極目銳評∣「00後」們住進養老院,「跨代共居」讓老少兩代生活豐富,獲得更多情緒價值

極目新聞評論員 文清蔓

最近,一批00後住進了養老院。在浙江縉雲,一種「跨代共居」的養老模式引發了關注。在這種模式下,年青人居住在養老院中每月房租1000元,如果每月完成10個小時的誌願服務,就減免租金200元,每月完成20個小時的誌願服務就減免500元,30小時則房租全免。(5月24日 光明日報)

年青人陪伴老年人下棋(圖源:光明日報)年青人陪伴老年人下棋(圖源:光明日報)

「跨代共居」是指將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相互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和經驗傳承的一種新型康養方式,本質上是實現互惠雙贏的。與單方面倡導愛老助老不同,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養老的局限,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讓老少生活更加溫馨和豐富。跨代互助中的雙方,既是獲益者又是施予者。年青人耐性陪伴老人,陪老人看看書、下下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等,任務並不複雜,既可以打發時間,又可以減少房租負擔,交流中還能額外獲得長者生活的智慧。老年人與年青人接觸多了,瞭解更多新事物和新思想,思想上也能保持活力,生活上也會變得更豐富,獲得了更多情緒價值。

年青人陪伴老年人聊天(圖源:光明日報)年青人陪伴老年人聊天(圖源:光明日報)

提倡老少互助的創新康養模式,興起於歐美國家。近20年來,為應對獨居老人的安全問題與孤獨感,「跨代共居」養老新模式,逐漸在國外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地中海港口城市阿利簡迪。政府在2003年推行「跨代共住計劃」,讓收入低、有愛心、有社工經驗的青年入住,提升老人生活的幸福感。在荷蘭小鎮代芬特爾,一家養老院在2013年提出了「跨代共居」交換計劃,只要學生平常多與院內老人相處,說說話、吃吃飯,或者簡單教會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就讓學生可以住免費宿舍。面對可預期的老齡化趨勢,近幾年,國內一些城市也在逐步探索跨代互助的新型養老模式,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廣州等地的養老院試行。

養老院內景(圖源:光明日報)養老院內景(圖源:光明日報)

發自內心的事情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最簡單的陪伴往往最長情。不少年青人表示,相處的時間久了,結識了一位除父母外最親的長輩。對老年人來說,很多時候羞於表達,但內心是渴望被年青人關注的,有時候感覺陪伴自己的年青人比親生兒女還親,樂於向其分享生活的點滴,也善於傾聽年青人的傾訴,可謂跨越隔閡相互治癒、得到慰藉。可見,這種互助關係並不局限於生活照顧,還體現在精神層面。

當然,不是每一個年青人都能與每一個老年人聊得來,處得來,比起能力,更重要的是性格好不好,人品好不好,能否適應「跨代共居」模式。因此要做好篩選,找到真正匹配的年青人與老年人,願意提供幫助,懂得尊重長者;同時要有相關的培訓指導,尤其是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年青人學會與老年人交流,即便觀點不一樣,也能更好與老年人達成共識、相互理解。

目前,「跨代共居」這一新模式還在初步探索中。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養老模式推出,但無論養老模式如何演變,豐富老人生活,重塑社會關係,形成多代結伴的互助生活共同體,都是幸福養老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