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文博會上,一批海南匠人帶來驚豔作品

海南日報記者劉曉惠

在1.67米長的木體上,一幅精巧的東坡海南畫卷,隨著目光的流動緩緩展開:頷首低眉渡海來瓊,瓜棚底下飲酒暢聊,興辦學堂教書育人,依依不捨告別黎民……生動展現了蘇東坡在海南的經典畫面。

5月23日,在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海南展館里,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雙面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符秀英現場展示織錦技藝。

海口滋遊記食品有限公司展示「東坡悅禮」東坡文化主題文創糕點。 本組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海口滋遊記食品有限公司展示「東坡悅禮」東坡文化主題文創糕點。 本組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近日開幕,這件名為《蘇東坡在儋州》的木雕作品在海南展館亮相。

這是海南省工藝美術一級技師胡敬陽的作品。「創作這件木雕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運用了鏤空雕、圓雕、深浮雕等多種技法,儘可能生動地展現蘇東坡在海南的生活狀態。」胡敬陽說。

5月25日10時許,開館不到40分鐘,這件木雕周圍已經換了好幾撥群眾。「酒碗裡的漣漪、樹葉上的紋理,甚至蘇東坡眼角的皺紋都一清二楚。」觀眾程思思邊拿手機拍攝邊感慨木雕刀法的細膩。

「這件木雕的材料是海南本地的梓木,我喜歡用海南特有的木頭雕刻海南故事、展現海南風情。」胡敬陽介紹,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文博會上頗受歡迎,他既為自己自豪,也為海南文化自豪。

行走於海南展館,不難發現眾多能工巧匠、非遺傳承人創造力勃發,不僅傳承了精湛的技藝,還以獨特視角和創新精神,探索傳統與現代審美的融合之道。

方寸貝殼,刻畫萬千世界。在海南展館里,一面貝雕作品牆十分吸睛。走近細看,形狀各異的貝殼被精心雕琢成花鳥、山水、建築等,遠觀造型優美,近看栩栩如生。

「這些都是天然的海南貝殼雕刻而成的。」該展區負責人、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南海工匠劉飛雄拿起貝雕畫《錦繡前程》向記者展示,只見兩隻白孔雀栩栩如生,一朵豔紅的牡丹蓓蕾初開。

劉飛雄指著貝雕畫上的顏色介紹:「這些顏色都是貝殼天然的顏色,也是天然的海南之美。」從事貝雕技藝十多年,他的貝雕作品已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工藝精細著稱,「這次把貝雕帶到文博會來,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海南富饒的自然資源、精湛的手工技藝。」

大型木雕、黎錦「龍被」、紅泥陶瓷……海南展館里,許多匠心製作的工藝品令觀眾眼前一亮。圍繞人們的衣、食、住、行等,這些傳統技藝、非遺技藝還巧妙融入現代生活用品中。

「這是什麼陶瓷?它的紋理很特別!」一位來自北京的觀展遊客拿起一個陶瓷杯問道。「這是海南的紅泥陶瓷,拿著放大鏡看它的微觀世界會更好看!」海南紅泥陶瓷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盧雲倩邊介紹邊拿著放大鏡向觀展者展示杯身花紋。透過凸透鏡,陶瓷紋路像顯現出一朵朵「金屬花」。

盧雲倩介紹,紅泥陶瓷的原料是瓊北地區的火山泥,富有多種金屬氧化物,用這種泥燒製的陶瓷,在放大鏡下可見金屬結晶花,是極具海南地理特色的藝術陶瓷作品。

「這幾年,我們打造了很多獨特的紅泥陶瓷器具,有茶杯、茶壺、碗等,努力讓海南紅泥陶瓷走進更多家庭,被更多人知曉。」盧雲倩說。

原標題:

第二十屆文博會上,一批海南匠人帶來驚豔作品

精湛技藝展現傳統與現代融合之美

值班主任:李國棟

值班總監:黃敏

內容審核:林葉

責任編輯:劉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