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穩產700億斤以上,今年四川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5月27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佈會。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介紹,作為糧食主產省之一,四川千方百計穩政策、穩面積、增單產,糧食產量已連續三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眼下巴蜀大地搶收搶種、一片繁忙,「今年四川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徐想 攝/國新網

據介紹,四川去年出欄生豬6600多萬頭,穩居全國第一。天府糧倉首先得有天府良田,四川以「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這個「命根子」,去年淨增50萬畝耕地,複墾4.2萬畝撂荒地,做到應種盡種。

不僅要倉里有糧、盤中有肉,四川樹立大食物觀,想方設法讓百姓餐桌更豐富、讓農民增收更多元。四川油菜籽、馬鈴薯等15項農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同時著力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資陽市種出了全國七成多的檸檬,去年出口規模達到1.28億元。蘇東坡的家鄉眉山市把「小泡菜」做成了幾百億元的大產業。

四川林地面積達3.8億畝。當地率先啟動建設「天府森林糧庫」,向森林要食物。在甘孜、阿壩、涼山等地的原始青岡林下,每年能產約4000噸鬆茸,鬆茸非常鮮美,被稱為「菌中之王」,農戶採摘鬆茸,多的每年能有10萬元收入。四川有全國1/5的竹林。竹子全身是寶,竹材可替代塑料和木材,是千億級的大產業。四川大力推動全竹利用、全鏈開發,讓竹林成為美麗鄉村的「風景線」和「致富林」。黃強介紹,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和碳庫,四川正在打造全國「森林四庫」建設示範省,積極推進「蓄水於山」「搖錢於樹」「藏糧於林」「固碳於木」,努力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得益彰。

編輯 陳靜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