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0.5mg即可致人死亡,近期吃海虹當心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每年四月到六月,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單細胞藻類,被海虹(又叫貽貝、淡菜、青口)等貝類吃掉之後,毒素就累積在體內。秦皇島市疾控中心介紹,這種毒素叫做麻痹性貝類毒素(PSP),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毒性極強,僅0.5mg即可致人死亡。該毒素耐高溫,通常烹調方式無法去毒,且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靠催吐、止瀉等方法對症治療。對此,秦皇島市場監管局等也緊急提醒:近期不要捕撈、購買、食用海虹以及產地來源存有安全隱患的雙殼貝類,如牡蠣、扇貝、蛤蜊等。

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狀為唇、口和舌感覺異常和麻木,繼而這些感覺波及到靠近臉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腳趾常有針刺般痛的感覺,並伴有輕微的頭痛和頭暈,有時在早期階段會出現噁心和嘔吐;中毒稍微嚴重時,中毒者出現胳膊和腿麻痹,隨意運動障礙,經常有眩暈感;中毒嚴重時,中毒者則會出現呼吸困難,咽喉緊張,隨著肌肉麻痹不斷擴展加重,最終導致死亡。

預防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秦皇島市場監管局提醒人們注意以下幾點。

  • 避免赤潮地區貝類

貽貝等貝類食品可以食用,但要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在4、5月份赤潮爆發的高峰期,建議不要采捕或購買(食用)野生貝類食品。

  • 需到正規場所購買

無論是貝類還是其他食品,購買時都要挑選放心、有保障的場所,大型超市或者正規農貿(海鮮)市場,衛生和安全性更有保障,進貨、包裝等流程也會有嚴格的監測和質量把控,相對而言更加放心。

  • 去掉消化腺和裙邊

被麻痹性毒素侵襲的貝類食品,從外觀看起來和普通貝類食品並無太大差別,食用過程中要做好預防。在貝類生物的所有組織器官中,麻痹性貝類毒素在消化腺、裙邊、鰓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較多,建議人們食用前要去掉貝類食品的內臟,嚴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邊,減少毒素,降低中毒風險。

  • 食用時不建議喝湯

麻痹性貝毒是一種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過程中會逐步溶解到湯汁中,不建議喝湯。且貝類等海鮮食品本屬於高嘌呤食品,一般湯中的嘌呤物質含量較高,食用會升高體內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症等問題的發生風險。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