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萊希遇難令伊朗處於十字路口

【專家文章:#萊希遇難令伊朗處於十字路口#】英國「中東之眼」新聞網近日刊發題為《易卜拉欣·萊希:總統遇難使伊朗處於十字路口》的文章,作者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東安全與核政策專家、伊朗國家安全和外交關係委員會前負責人沙迪·侯賽因·穆沙維安。文章編譯如下:

5月19日,一架載有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外交部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和其他官員的直升機在伊朗與阿塞拜疆邊境的山區墜毀。無一生還。

根據伊朗憲法,新總統將在50天內選出。然而,萊希的遺產將對伊朗未來的國內和外交關係產生影響。

儘管大多數伊朗保守派激烈反對伊核協議(即《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但萊希政府仍竭盡全力試圖恢復該協議,即使沒有成功。

由於伊朗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合作,以及伊朗在以哈戰爭中對哈馬斯的支持,美國和歐盟不願重啟伊核協議。

拜登政府不僅保留特朗普時代對伊朗實施的約1500項製裁,還增加約700項新製裁。歐洲國家政府也對伊朗實施數十項新製裁。由於這些製裁,2024年初,伊朗遭遇高通脹和更加疲軟的貨幣。

對此,萊希政府最重大的反應就是與伊核協議劃清界限,並擴大核計劃,成為核門檻國家。這是萊希時代最重要的遺產。萊希死後,伊朗是否會成為核國家還有待觀察。

美國和歐盟目前缺乏任何外交舉措或意願與伊朗開展任何嚴肅和廣泛的對話,而是專注於加強製裁、威脅和欺淩。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無論伊朗下任總統是誰,德黑蘭都可能會繼續推進獲取核能力。

在萊希擔任總統期間,伊朗與美以軸心之間的緊張關係達到自1979年革命以來的最高水平。4月1日,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領事處發動空襲,造成多名伊朗高級軍官死亡。

作為回應,伊朗4月13日用300多架(枚)無人機和導彈對以色列領土發動有史以來的首次直接攻擊。如果伊朗與西方和以色列之間的趨勢繼續下去,很可能導致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爆發全面戰爭。

萊希擔任總統期間的第三個重大進展是伊朗與沙特的和解。2023年3月,在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特達成和解。

促成這一變化的重要原因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採取了一項新戰略,即在「2030願景計劃」框架內將沙特轉變為中東地區主要經濟大國。為實現這一目標,他採取行動實現與伊朗、卡塔爾、埃及和土耳其等地區國家、甚至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同時還擴大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這一進展為下屆伊朗政府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下一個重大的地區和國際事態發展是伊朗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以及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如果西方與伊朗之間的敵對狀態持續,伊朗加入這兩個重要組織將為該國完成「轉向東方」的進程奠定基礎。

在伊朗國內,萊希是最高領袖哈文尼斯伊領導伊朗35年來第一位與領導層的國內、地區和國際政策完全一致的總統。萊希時代標誌著伊朗第一次實現統一治理,保守派掌握了政府、議會、司法、安全和軍事機構的權力。

但在萊希執政期間,保守派出現了分裂。該陣營的溫和派人物被邊緣化,半溫和派人物面臨激進派的嚴厲批評。萊希試圖將自己置於這場較量的中間。因此,「統一治理」的理念受到質疑。

在萊希之後,關於伊朗國內政策的兩種假設是可以預見的:激進的保守派將加強控制,並完全控制政府,這可能導致伊朗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在領導層的引導下,保守派陣營內部的溫和勢力將會登場,這將增加伊朗與西方之間緊張關係緩和的機會。(編譯/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