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新引力|演唱會、馬拉松……文體活動開闢小城發展新賽道

  演唱會、音樂節、馬拉松比賽……提到這些文體活動,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北上廣等大城市。如今這些大型文體活動已經不再是大城市的專屬,越來越多的縣域小城成為活動舉辦地,為縣域發展開闢了新賽道,注入了新活力。

音樂節和小縣城的「雙向奔赴」

  演出市場下沉,並非今年才有。從2021年開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就監測到音樂節的舉辦地從一線城市逐步覆蓋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還出現了浙江諸暨西施音樂節、浙江常山UU音樂節和山東泗水新青年音樂節等縣城音樂節,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現在。

  音樂節走進小縣城,可以說是一場「雙向奔赴」。對於主辦地而言,音樂節不僅為居民補足文娛供給短板,還能通過住宿、餐飲等創造可觀收益。2024年西施音樂節期間,諸暨共接待遊客36.2萬人次,同比增長21.07%;住宿餐飲實現營業額5428.9萬元,環比增長236%。

  音樂節走進小縣城也引發「跨城觀演熱」,「為一場音樂會,奔赴一座城」成為當下年青人的潮流生活方式。更多年青人的到來,為縣城通過「音樂+文旅」的模式,講好自己的小城故事,提供了更多展示契機。常山UU音樂節期間,遊客們除了聽音樂,還可以在周邊攤位品嚐特色小吃,購買農特產品。常山胡柚、常山縣白石鎮農特產荷花和蓮蓬吸引了很多年青人的目光。據當地媒體報導,有村民通過在音樂節擺攤,實現了日增收超千元。

小城「跑馬」前途可期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馬拉松進入公眾視野,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青睞。近年來,馬拉松賽事的熱度不僅在一線城市,如今諸多小城市也爭相舉辦形式各樣的馬拉松賽事,如浙江寧海縣、黑龍江寶清縣等縣城也加入了馬拉松舉辦地的行列。

  小縣城為何也要舉辦馬拉松?相比大中型城市,小縣城舉辦馬拉松,除了經濟賬,更迫切的訴求還在於撬動城市活力和價值增量。比如浙江寧海馬拉松,將生活節、美食節、戶外用品展等當地知名旅遊節和馬拉松賽事捆綁舉辦,全力放大馬拉松帶給城市的名片效應,拉動城市能級提升。

  陝西鹹陽長武縣半程馬拉松賽事則是以馬拉松運動項目為切入點,將賽事的樂趣與綠色生態環境和城市著名景點、熱門地標、小吃美食緊密融合,參賽選手們一邊運動競速,一邊探索城市,一起感受運動的樂趣。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村跑」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村跑」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受馬拉松賽事的啟發,一些鄉村策劃出以跑步為載體,以特色村道為賽道的「村跑」賽事。通過跑步給美麗鄉村引流,助力鄉村全業態的發展。在江蘇常熟等地的鄉村,「村跑」用跑步串聯起了美麗鄉村風景線,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鄉村IP。如今每到週末,愛好跑步的當地村民和從城里趕來的市民相聚「村跑」,在城鄉間掀起全民健身的熱潮。

縣域如何做好文體大文章?

  演藝市場和體育賽事的下沉讓新一輪文旅生態競爭賽道進一步凸顯,為城市發展帶來新活力和新機遇。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縣域城市的硬件條件不斷改善,與大城市硬件的差距不斷縮小。面對大型演出和體育賽事帶來的「潑天的富貴」,許多縣域城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借助大型活動帶來的短期聚集效應,形成全新的城市吸引力。此外,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使得縣域城市的可達性變強,出行的便利進一步助力跨城觀演、跨城赴賽比例的提高。

  舉辦大型演出和體育賽事考驗的是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治理能力、公共服務等綜合素質,縣域城市要想通過演出和賽事經濟打開文旅消費新局面,既要把握機遇,乘勢而上,也要練好內功,厚積薄發。一方面,在公共交通、衛生以及場館設施建設上補齊短板;另一方面,要以良好的營商環境、貼心的服務水平來提升體驗感,細細琢磨「留客之道」,才能在「熱辣滾燙」的文旅市場中,與大城市一起共同點亮全國文旅地圖。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