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天之驕子》再登首都劇場,青春陣容歷經一年打磨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北京人藝歷史大戲《天之驕子》5月28日再次登上首都劇場的舞台,帶領觀眾觀歷史大戲,探討人生選擇。據悉,本輪演出將持續至6月6日。

北京人藝《天之驕子》開啟新一輪演出。 李春光 攝北京人藝《天之驕子》開啟新一輪演出。 李春光 攝

《天之驕子》是北京人藝歷史大戲中獨具風格的一部,首演於1995年,由以文人戲馳名的編劇郭啟宏創作,蘇民導演。2013年,蘇民、唐燁曾重排該劇,一代青年演員完成舞台傳承。去年,這部作品以全新陣容重裝上陣,古典作品的審美樣式,現代精神的全新視角,讓這部作品在舞台上有了新的生命力。作品聚焦於曹操和三個兒子之間的故事,卻一改慣常的敘事角度,從權力的爭鬥轉變為對人生定位的思考,突出了「人人都是天之驕子」的主題。

導演唐燁認為,這次新排無論對於故事主題的重新解讀,還是主打青春的舞台陣容都讓觀眾眼前一亮。「恢弘的舞台,借殼曹氏兄弟七步成詩的典故,在已知史實中貫穿生活細節與笑點,賦予歷史人物以再生的人性和神性。劇末曹操與三子穿越時空的對話,父親對兒子通透的點評,兒子對父親的思辨式省悟,昇華了君臣父子的既定形象,揭示了個人對歷史走向的影響,以及各色人物殊途的選擇。」

去年,一眾青年人以青春朝氣的形象完成了《天之驕子》的舞台首戰,經過一年沉澱之後,他們希望帶給觀眾的感受能與去年有所不同。「今年的戲要更往內心走。」導演唐燁介紹稱,這一次的演出,需要演員把每個角色的層次演出來,「去年到今年雖然只有短短一年,但是這些年青人經歷了很多,從不同戲的人物塑造上得到曆練,也參與了很多青年演員培訓計劃的課程,讓他們有了很大提高。」重新演這些角色,穿上「寬袍大袖」之後,演員們的身段步伐更顯自如,面對角色複雜的內心則更加沉穩,節奏更加準確,對於韻律十足的台詞「說出來第一層意思,第二層意思,還要去尋找第三層意思」以這樣的要求和目標在舞台上不斷打磨。

《天之驕子》青春陣容打磨了一年。 李春光 攝《天之驕子》青春陣容打磨了一年。 李春光 攝

作為一部北京人藝的保留劇目,《天之驕子》的上演不僅代表著北京人藝對歷史劇的創作態度,也代表了一次次舞台的傳承。此輪上演之前,不僅有編劇郭啟宏在「場外」為年輕演員保駕護航,曾經飾演過曹植和曹操兩個角色的濮存昕在排練過程中還來到排練廳為青年演員「上小課」——「演員要把自己擺進角色,把台詞說出背後的意思」。他同時對演員強調人物本身的態度,探討了全劇高潮部分——七步詩一幕的各種可能性和表演方式;馮遠征、龔麗君等藝術家,也都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演員們提出希望,進行指導。有了舞台下的支持和舞台上的努力,讓本輪《天之驕子》的上演既擁有青春的朝氣,也生成了時間沉澱後的沉穩與厚重。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