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會說話㉛|手舉玻璃高足杯 美酒能飲一杯無?

我是一隻一千多年前的玻璃杯,來自遙遠的海外,曲線優美、纖薄透明,具有濃鬱的異域風格,絕對稱得上高顏值!因造型很像現代的高腳杯,人們叫我「玻璃高足杯」。

——來自玻璃高足杯的自述

文物詳解

這隻玻璃高足杯2003年出土於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杯壁很薄、內有氣泡、杯體透明泛綠光,是目前遼代墓葬中出土的玻璃器中通透性強、保存完好的一件珍品。

玻璃高足杯曲線優美、纖薄透明,具有濃鬱異域風格,是一件舶來品。專家考證,該類器型在中亞地區較為常見,反映出遼代與西方有頻繁經濟往來。

這件文物出土時,放在墓主人彩棺前的漆案上。可以推想,墓主人生前對這隻玻璃高足杯喜愛至極。去世後,仍然希望杯子伴她長眠,直至千年後完整地重現於世。

這隻製作技術高超、器型完整的玻璃杯,在內蒙古地區的遼代墓葬中出土尚屬首例,其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珍貴。

據考證,玻璃容器最早產生於3000多年前的埃及,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傳入我國,但數量很少。古法玻璃容器都是吹出來的,匠人將玻璃原料加熱融化,用銅管一邊轉動,一邊吹氣塑形,再通過拉、伸、粘合等工藝,最終塑成不同的玻璃容器。

早期製作玻璃杯沒有模具,只能依靠匠人直接吹製,這樣會在杯壁上留下汽泡。於是,這些氣泡就成為區分一件玻璃容器是古法製作還是機器製作的標誌。

監製:李中鋒

文案/製作:孫春霞

資料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博物院 亮麗內蒙古微信公眾平台

編輯:賈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