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定鎮再現水稻「好豐景」,以特色農耕文化迎端午

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 李木易)6月7日,2024年安定鎮特色農耕文化「迎端午」——美育課堂進稻田活動在大興區安定鎮後安定村陽光農場舉辦。現場,來自鎮域內的50名小學生和20組幼兒家庭在農場體驗了一堂特別的農耕課,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入水稻田學習插秧,在趣味農耕活動中瞭解「大米的一生」。據瞭解,後安定村陽光農場種植了近60畝水稻田,這也是安定鎮時隔多年再現水稻種植的場景。

6月7日,陽光農場第一天開業,園區內80多畝土地為村集體用地,原來為老舊果園複耕複墾的土地,目前園區四周栽種上了花海,其餘全部種植水稻,還打造了觀景台、水稻迷宮、稻田蝦等場景,130多天后,這裏的水稻將迎來豐收。

農場所在的後安定村是個農業大村,村內主導產業以糧食種植和果樹為主,總值達到1200餘萬元,佔全村經濟總收入的50%以上。村民賈尚是村里的種梨老把式,在他的記憶中,上世紀70年代初,村里周邊全是水稻。

安定鎮在稻田舉辦特色農耕文化活動。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安定鎮在稻田舉辦特色農耕文化活動。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近年來,依託村內農業資源特點優勢,後安定村圍繞果蔬種植、採摘,嘗試打造農旅休閑一體的產業鏈條,推動村莊產業經濟轉型。同時利用集體土地,與文旅專業團隊合作,創新農耕模式,將農業一產向文旅方面轉型,探索由專業團隊運營,村級分紅的方式,促進農民就業和村集體增收。截至目前,後安定村已建有兩大特色旅遊觀光採摘園區,帶動農民增收。

安定鎮重新種植的稻田。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安定鎮重新種植的稻田。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

安定鎮農業農村辦公室負責人李穎向記者介紹,在後安定村有大大小小23家飯店,還有不少閑置的老房子,除了陽光農場,周邊還有櫻桃採摘園和梨園,距離桑椹園也不遠,可以打造成為集吃、住、玩為一體的休閑旅遊目的地。陽光農場是推動村莊農旅休閑產業發展的一次全新探索,通過農旅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村內土地資源,打造一個「以農促旅」的試點,為現有的產業鏈條增添全新的元素,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同時帶動全鎮文旅產業發展,拉動村民就業增收。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