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不止甜鹹口,這些特色粽子你吃過幾種?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也是我國首個入選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端午節起源多 別名多 習俗多

端午將至

一起瞭解一下吧

「端」

古語中有開頭 初始之意

「五」與「午」相通

「端午」也就是「初五」

據研究

端午節起源於古代長江中遊以龍為圖騰的越民族

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

他們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

以表示其「龍子」身份

後來南北各地又根據自身的歷史文化特點

對端午起源作了不同的詮釋

在我國傳統節日中

端午節有別名近30個

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在漫長的歷史中

端午節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深受百姓追捧與喜愛

逐漸形成了賽龍舟 吃粽子 掛艾草菖蒲等民俗

端午至

粽飄香

談起粽子

總會想起鹹粽甜粽大PK

然而千粽百味 各有千秋

不同地域的粽子

蘊藏著各自的風味和故事

讓我們一起開啟粽香之旅

尋找你的「心動款」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長粽

粽身較長

遂昌人喜歡將其切段

與家人分享

所以也被稱為「分享粽」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粽子

是用當地深山裡的一種槲樹葉子包裹

當地人也叫它「槲墜」

槲葉具有特殊的清香味

用其製作的槲墜剛出鍋時清香撲鼻

廣東省湛江市的鴨乸(nǎ)粽

因形似鴨子而得名

一個鴨乸粽需要用

四片細長的簕(lè)古葉交錯編織成型

由假蒟葉 豬肉等食材組成

山西的黃米粽

由黃米代替糯米製成

餡料為紅棗

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

營養豐富 軟糯彈牙

貴州省的草灰粽全身色澤灰黑

在製作時混入稻草和芝麻杆燒的灰

糯米混合草木灰的堿性

達到酸堿平衡

不僅利於消化 還清涼化虛火

青稞富含β-葡聚糖等

多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

西藏自治區的青稞粽

讓年青人放下對重油 高碳水的忌憚

更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需求

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

有一種辣味芋頭粽

半肥半瘦的豬肉加上爽滑鮮美的芋頭

再拌上秘製的辣椒醬

一口下去 鹹辣鮮香

蜂蜜涼粽

是陝西關中地區流行的傳統小吃

只由糯米製成 沒有任何餡料

整體潔白如玉

澆上蜂蜜 桂花糖或玫瑰露

入口又涼又甜

除了這些頗具特色的傳統口味粽子

如今市場上也有不少果味粽等「跨界」新品

如山楂 榴蓮冰粽等口味

豐富了市民的選擇

此外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提升

一些「低糖粽」「養生粽」

也頗得消費者青睞

今年端午

你會選擇哪種粽子

策劃:萬方 翁璟

監製:馬江

執行策劃:袁晗

文案:陳碩 郭妍廷 陳夢潔

設計:戰曉菁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浙江分公司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