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噸假黃金騙了200億,如何瞞天過海?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金包銅」騙取200億融資的驚天騙局,時隔4年暫時畫上一個句號。

5月28日,湖北省武漢市中院對武漢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凰珠寶」)及其實控人賈誌宏等18名被告進行一審宣判。

武漢中院對賈誌宏以合約詐騙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數罪並罰,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珠寶店老闆賈誌宏的「金凰系」,用假黃金打造了一個抵押騙取融資的巨大騙局,多家知名信託、銀行都是其受害者。庭審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6月,武漢金凰在庫假黃金共計105.77噸,通過假黃金質押擔保等方案,先後騙取15家金融機構或單位財務共計253.45億元。

騙了超200億的黃金造假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發生的?

圖/圖蟲創意圖/圖蟲創意

並不高明的騙局

百噸假黃金騙過機構們的審查,第一個關鍵在於黃金真假的驗證。

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對中國新聞週刊解讀,在業界,黃金檢測的方法通常是水吊法與質譜儀檢測法,這兩種方法快速且省力。本案的「金包銅」在密度上與真金保持一致,難以被發現,需要進行更精密的檢測。

「現在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採用‘再熔法’,把黃金二次熔煉後進行檢測,最後再重塑整形。此方法準確但費時費力,且可能會造成部分黃金的損耗,百噸量級的黃金全部如此檢測是不現實的。」王紅英說道。

黃金檢驗的麻煩與困難,讓造假變得難以察覺。只是,送檢過程又如何瞞天過海?

畢竟這批假黃金走完了全部正規過場:入庫抽檢結果為真、現場全程影片錄像、發票稅單和金條編號一一對應、防調包採取靜態質押,諸多環節都經過多方見證。

5月28日的一審庭審,首次披露了案件的部分細節。百億騙局背後,是全流程、全方位的精準配合。

據澎湃新聞,本次庭審案件細節顯示,從假黃金入庫,到熔煉抽檢環節真假黃金的掉包、錄像環節的控制,再到假黃金編號的刻印、質檢環節虛假報告的出具、後續保管登記環節的處理……動輒千萬的利益誘惑下,質押借款方、銀行、信託及保險公司均有工作人員涉案,造假滲透到每個流程。

當然,能讓金融機構們信服的最後一個關鍵,是賈誌宏打包票的「雙重保險」。

公開報導顯示,2015年開始,金凰珠寶以「黃金質押+保單增信」的模式融資。簡單說,金凰珠寶以等值的黃金作為質押物,彼時價值超300億元的黃金只融資200多億。黃金還有保險,一旦有損或失值,保險公司就可以對黃金減值進行賠付。

「保單增信模式雖然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但缺點之一在於,金融機構對質押方和保險公司的依賴性增加,若保險公司出現問題,可能影響整個質押鏈條的穩定性。」廣州同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職業黃金投資分析師呂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同樣有賈誌宏的「暗線」。原中國人保武漢市東西湖支公司總經理鄒某春,正是賈誌宏的妹夫。鄒某春明知武漢金凰用假黃金質押擔保,仍同意繼續為該單位辦理附有特別條款的財產險承保手續,促使其順利騙取貸款。

直至2019年下半年,金凰珠寶的多個信託計劃出現逾期。2020年5月例行的開箱檢測,遭到賈誌宏的激烈反對。後續東莞信託、民生信託、恒豐銀行等機構發現,金凰珠寶提供的是「金包銅」。

當受害的金融機構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人保財險武漢市分公司表示其承保的是財產基本險,只有在以下四種情況下——火災;爆炸;雷擊;飛行物體及其他空中運行物體墜落,黃金髮生損壞、不足值才需要賠付。

在天津信託訴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合約糾紛一案中,天津信託訴向法院提交的保單《特別約定清單》明確約定「如果質量和重量不符合保單及賓特別約定清單約定,即視同發生保險事故。由保險人對受益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但《特別約定清單》中關於黃金質量和重量的條款未公開。

玩轉資本的珠寶店老闆

那麼賈誌宏又將巨額資金花在了哪裡?

梳理其資本版圖,天眼查App顯示,巔峰時期賈誌宏擁有171 家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其資本版圖曾遍及氫能源汽車、投資管理、房地產、商貿、生物技術、互聯網、電纜甚至醫院,其中又以黃金首飾業務為核心。

其中的重頭戲,是A股上市公司襄陽軸承。

2018年,金凰珠寶母公司武漢金凰以69.98億元獲得三環集團有限公司99.97%股份,進而間接持有上市公司襄陽軸承27.93%股份。在這筆近70億元的資金中,有42億元是武漢金凰「對外融資所得」。

即便是2020年9月就被刑拘,目前賈誌宏仍是A股上市公司襄陽軸承的實控人,而三環集團持有襄陽軸承的全部1.28億股股份已悉數被凍結。

一審結果落定當晚,襄陽軸承發佈公告與其撇清關係:公司實際控制人賈誌宏未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上述案件為實控人的個人案件,與公司無關。

諷刺的是,入主襄陽軸承,圓滿了賈誌宏的A股夢,卻也開啟他的敗局。

2002年,賈誌宏收購了湖北製金廠,以此為基礎創立金凰珠寶。2006年金凰珠寶黃金首飾銷售量全國第二,市場佔有率為3.23%。

雖以珠寶店老闆身份聞名,但坊間傳聞賈誌宏是炒股發家,公司招股書曾公開承認「股東賈誌宏購買設備及原材料的資金來源為其當時出售股票所得」。

金凰珠寶2008年在深交所衝擊上市,但受虛增資產評估、頻繁轉股、銷售額激增等問題牽絆,上市夢胎死腹中。賈誌宏在2010年選擇繞道美國諾斯達克,金凰珠寶成為中國黃金首飾第一家美股上市企業,不過上市3年股價一度跌去75%。

2018年,武漢三環集團實施國企方案改製,金凰系看到了登陸A股的機會。但彼時靠自有力量力不從心,2017年末,武漢金凰集團負債金額達110.16億元,負債率達84.27%。這也才有了2018年以來利用假黃金頻繁質押融資的鋌而走險,賈誌宏以70億全現金的方式擊退競爭者。

上海申宜禾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海權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若不是後來發生的湖北三環集團原高管腐敗案,以及三環集團資產評估造假案致使交割延期,賈誌宏很可能通過股權質押、關聯擔保等方式彌補上述假黃金質押產生的窟窿而成功脫身。

「強監管時代,類似的資本運作手段失敗率將會越來越高,相關金融機構應當檢視並防範類似風險事件的發生。」李海權說道。

被坑慘的不止前山東首富

200億假黃金騙局爆雷已4年,至今仍是一地雞毛。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20年以來,金凰珠寶與賈誌宏已多次被執行,賈誌宏多次被限消。截至2024年5月,賈誌宏名下終本案件未履行金額仍超過150億元。

2020年6月,金凰珠寶被上海黃金交易所除名;同年8月,金凰珠寶通知諾斯達克自願退市。據金凰珠寶2022年報,公司已處於歇業狀態。

面對無可執行的賈誌宏與「金凰系」,苦的是損失真金白銀的機構們。

據統計,民生信託、東莞信託、安信信託、四川信託、長安信託、北方信託、天津信託、崑崙信託、中航信託、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恒豐銀行、張家口銀行、中經貿易、融資租賃、永泰小貸等十餘家金融機構均曾為金凰珠寶提供融資。

其中,「泛海系」的民生信託損失慘重。據公開報導,民生信託牽涉其中的資金超過40億元。這直接導致2020年泛海控股計提約25.2億元信用減值損失,佔其利潤總額的比重達56.1%,當年淨利潤由盈轉虧。

「泛海系」掌舵人為盧誌強,其旗下泛海控股1994年深交所上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一批上市公司。就在8年前,盧誌強還位列中國十大富豪,並位居山東首富。

假黃金事件,也被認為是「泛海系」崩塌的導火索。2023年5月,泛海控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變為*ST泛海。今年2月6日,*ST泛海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

民生信託2024年4月已經進入被託管狀態,中國新聞週刊多次撥打其電話均無人接聽。

被坑慘的也不只是山東前首富。據澎湃新聞,本次騙局被騙金額最大的其實是恒豐銀行煙台環山路支行,金額約為65億元,甚至超過民生信託的64億元。該行則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拒絕對此事發表意見」。

類似的「質押騙貸」大案還有2002年的「金縷玉衣」騙貸案、2011年的齊魯銀行票據質押騙貸大案。原銀保監會「答記者問」中曾經提到武漢金凰假黃金一案,指出「一些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形同虛設」。

李海權評價,一些金融機構的風控合規防線不足、致使風控流程紙面化,有追求業績,管理粗放,也有治理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原因。

案件一審判決雖然落錘,但200億假黃金騙局的餘波,仍然漫長。

一位接近本案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受害者有專門的團隊在跟進此事。一審一般只代表著刑事階段告一段落,後續可能會有二審的開庭。其中債權糾紛非常複雜,總體上事件的處理秉承「先刑後民」的規則,刑事部分處理結束之後,民事賠償才能正式開始。

參考資料

《「金包銅」騙走253億?武漢金凰詐騙案,細節曝光》,澎湃新聞,2024-06-01

《200億元假黃金質押案暴露 誰在做局》,財新週刊,2020-06-29

《襄陽軸承控股股東改製案發:評估師鋃鐺入獄,實控人陷資金危機》,每日經濟新聞,2020-06-10

作者:於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