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看細節,南海沉船撈出了哪些「寶貝」

近日,國家文物局發佈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最新成果,共提取出水文物900多件(套)。經考古調查發現,遺址保存相對完好,年代比較明確,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發現於2022年10月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位於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海底,遺址水深約1500米,是我國首次在深海發現的大型古代沉船。兩艘沉船的年代分別屬於明朝正德、弘治年間。

一號沉船遺址遺物包括並不限於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數量超10萬件。三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紅綠彩、琺華、單色釉、素三彩等瓷器,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 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吳文自造」等。二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核心區南北長約21、東西最寬約8米,以排列整齊、堆疊有序的原木堆積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散落區可見陶瓷器、螺殼和零星原木等。三個階段考古調查從二號沉船遺址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遺物38件。

「一號沉船滿載外銷的陶瓷器,二號沉船裝載了從海外輸入的木材,推測一號、二號沉船皆為民間私人貿易商船。」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桑治建忠介紹,一號沉船始發港可能為廣東或福建沿海,前往貿易中轉地馬六甲;二號沉船可能在馬六甲裝載原木,返回廣東或福建沿海港口。 

一號沉船出水精美豔麗的琺華器,在該沉船中是首次發現。琺華,又稱「琺花」「法花」「法華」,是一種以陶或瓷土為胎,施藍、綠、白、紫等各色中溫釉,採用瀝粉之法勾勒紋樣輪廓,二次燒成的器物。

二號沉船的烏木也是沉船考古的首次發現。據瞭解,烏木是種名貴木材,可以用作藥材,還可以製作傢俱和雕像、筷箸等小件。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再現了明代中期海上貿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標誌著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策劃:萬方周旋王子暉

文案:袁晗張瑜別培輝

設計:王雯君

終審:陳競超

文字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等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海南分公司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