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夏收下週完成,玉米播種無縫銜接

6月15日,在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黎各莊村的麥地裡,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曳,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收割、脫粒……小麥顆粒歸倉。朝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朝陽區夏收冬小麥麵積約1500畝,已於6月11日開始陸續進行搶收,計劃於6月20日前全部完成收割。

朝陽區金盞鄉黎各莊村的麥地裡,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朝陽區金盞鄉黎各莊村的麥地裡,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五彩農田打造大地景觀圖案

金盞鄉是朝陽區面積最大的鄉,同時也是耕地保有量最大的鄉,共有耕地6700餘畝,其中基本農田4151畝,2023年糧食、蔬菜及油料作物產量達3500餘噸。

「根據市區農業專家的指導,我們鄉選用了農大3486等適宜本地土壤氣候的冬小麥品種,並通過改造農田基礎設施,強化小麥田間管理,為豐收打牢基礎。」金盞鄉副鄉長繩增武介紹,今天(6月15日)小麥收完後,秸稈將深翻入田,明天(6月16日)這塊地就要開始進行夏玉米播種,實現夏收夏播無縫銜接。

近年來,金盞鄉按照朝陽區「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利用航線下700畝林地和330畝基本農田,種植五彩旱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形成「朝陽金盞、美麗鄉村」多塊大地景觀圖案。此外,連續兩年開展「築夢田野」小田長系列活動,將農耕文化融入青少年教育。

在首都核心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黑莊戶鄉的麥地裡,收割機也正在忙碌著。黑莊戶鄉副鄉長楊冬介紹,2024年黑莊戶鄉夏收冬小麥麵積200餘畝,通過實施單產提升計劃,同比2023年平均畝產增幅達8%。

為了保障夏收工作順利進行,黑莊戶鄉針對農機、人員作業安全和後勤服務管理提前謀劃,在高溫天氣配備防暑降溫用品,保障「夏收」順利完成。

麥田收割後,將採用秸稈粉碎還田方式處理小麥秸稈,實現環保耕作。據黑莊戶鄉魯店農場負責人介紹,秸稈還田能夠避免空氣汙染,同時有利於增加土壤疏鬆度和肥力。

除此之外,黑莊戶鄉今年加緊地力提升工作,已實施540餘畝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年內將完成1700餘畝高標基本農田建設。同時,加強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力度,打造沁春園農業生態公園。

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作業,讓小麥顆粒歸倉。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作業,讓小麥顆粒歸倉。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朝陽區已陸續夏播玉米3800餘畝

朝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年度種植的冬小麥全部選用市級推薦的優質品種,不僅有北部冬麥區主要種植品種農大3486,還在複耕地塊種植了市農科院推薦的雜交小麥試驗品種京麥189。

為實現「三夏」豐產豐收的目標,朝陽區農服中心指導種植主體進行「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在返青期、拔節期等小麥關鍵生長期邀請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對全區小麥種植地塊逐一現場查勘,有針對性地提出種植管理指導意見。

為確保在最佳成熟期完成冬小麥收穫任務,朝陽區農業農村局會同區農服中心組成4個技術小組,到各小麥收割地塊進行機收作業和秸稈還田作業督導,嚴把農機作業質量,實現夏糧顆粒歸倉。

6月中旬以來,朝陽區陸續夏播玉米3800餘畝。目前,區農業農村局已啟動夏播夏管調度。朝陽區農服中心在組織開展玉米種植技術培訓的基礎上,已製定印發夏玉米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並深入田間地塊指導種植主體落實免耕播種技術,保障秋糧豐產豐收。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