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觀輿丨七天支教費用上萬元,大涼山不能淪為公益秀場

.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輿情分析師  杜捷宜

近日,「大涼山七天支教費用上萬元」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微博話題#大涼山為何淪為公益秀場#、#大涼山支教7天費用上萬#等閱讀量超8000萬,一度登上熱搜榜,輿論場上眾聲喧嘩。有網民表示,這種所謂的公益支教研學項目,就是打著公益旗號的「偽支教」,是為了滿足部分學生「提升背景」的功利需求;也有輿論認為,部分「作秀式支教」將課堂變成了名利場,不僅背離了支教的初衷,也傷害了鄉村孩子的樸素情感。

四川大涼山地理位置偏遠,教育資源不發達,交通也不便利。過去,艱苦的生活條件,導致這裏的鄉村教師流動性大,師資力量薄弱,但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誌願者們前往大涼山支教,幫助這裏的孩子改善教學條件,傳輸知識文化。同時,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成功,一些深度貧困地區已經「摘帽」,大涼山的貧困狀況也得到了較大改善。

然而,抹黑大涼山的亂象仍時有發生。先有一些網紅主播、影片團隊為了博取流量和眼球,以大涼山為背景,杜撰、捏造各種悲慘故事,抹黑當地的脫貧成果和基層幹部的付出。截至2023年9月,涼山網安部門共摧毀「網絡水軍」公司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2人,其中網紅主播2人,MCN機構成員2人,供應鏈負責人2人。1500餘個涉案虛擬帳號被封停,凍結涉案資金500餘萬元。如今,又有一批研學機構利用當地孩子們進行「擺拍」,渲染「苦難」,讓大涼山進入「賣慘2.0」的情境,打著教育的名號做著黑心的生意,再次將大涼山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僅造成了人們對此地的刻板印象,還無底線地消耗著社會的愛心,甚至導致公共輿論資源的浪費。

不可否認,當前大涼山的教育仍存在一定的缺口,但這不能成為有心之人煽動輿論進行炒作的藉口,孩子們受教育的需求也容不得惡劣營銷的干擾。公益研學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如何將公益和研學真正結合起來,仍然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做好公益研學,讓支教回歸本質,最重要的是嚴防課堂變成「秀場」。首先是要對誌願光環「祛魅」,支教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付出。不能讓公益支教成為一些人申請海外留學、擇校、評優的跳板,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拒絕以盈利為目的的短期支教研學項目,讓支教回歸公益。其次是要篩選前來支教的人群,大涼山需要真正關心山區孩子的學習教育和成長、幫助他們走出大山的誌願者教師。應該有所篩選和取捨,通過必要的培訓和考核讓具備專業水準、有益於學生長遠發展的誌願者教師參與支教。最後是要實現公益支教的「雙向奔赴」,業內人士認為,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應當提倡「雙贏」式支教研學,既讓大涼山的孩子們有幸福感、獲得感,真正學到東西,也讓支教誌願者從中得到成長體驗,將研學落到實處。亟待當地有關部門應當做好輿論引導,叫停歪風邪氣,讓誌願者看到孩子們對規範教育的需求,也要讓孩子們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眼下,距離暑假只有半個月,但不少研學機構推出的大涼山支教研學項目卻早已售罄。需要注意的是,支教研學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暑期活動,而具有公益性和長期性,與傳統意義上的研學有著一定的區別。這就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監管和引導,讓支教和研學都能實現良性發展,既不能讓研學活動扭曲了支教的初衷,也不能讓支教成為鄉村學生的負擔。同時,媒體和社交平台也要發揮積極作用,講好正面的支教故事,揭開「偽支教」的面紗。值得肯定的是,涼山州已全面啟動排查工作,嚴查「支教研學」商業行為,讓公眾吃下「定心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走出大山,而是要讓大山成為萬千來路與歸途的一處。

專題 東湖觀輿

【責任編輯:盧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