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種」在沙漠里的青春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有新華社記者到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採訪治沙造林工作。今年春天,我和同事再次來到這裏,對比老記者們拍攝的照片,發現這個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地方發生了巨變。

這是古浪縣黃花鄉麻黃台村,連綿起伏的沙丘已經和一處民居的後牆持平(2002年3月21日發)。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這是古浪縣黃花鄉麻黃台村,連綿起伏的沙丘已經和一處民居的後牆持平(2002年3月21日發)。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20多年前,新華社記者在甘肅省古浪縣拍攝了一張照片,記錄著這裏常人難以想像的生活,照片中的沙丘,已和一處民居後牆持平。

  記者當時寫道:「在河西走廊綿延1000多公里的風沙線上,望不到邊的棄耕地泛著白花花的鹽堿,成片的灌木枯萎死亡,狂風掠過乾枯的沙棗樹梢,發出淒厲的嘯聲。」

  然而,今年4月初,我在八步沙看到的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澆灌植被(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澆灌植被(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我想,如果你是春風,吹過八步沙,定要改變性子適應新環境,不再捲起沙塵,而是融入嫩芽的清香,放慢腳步細嗅花朵,以輕柔和清新的姿態徜徉春天。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協調林場職工澆水(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協調林場職工澆水(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遇到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郭璽的時候,他正在蓄水池前給灑水車裝水。今年,郭璽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我問他有何感想時,他說:「這是對青年人紮根沙漠幹事業最好的鼓勵。古浪縣的沙區已經治理得差不多了,我們要將林場管護好,將治沙腳步走得更遠。」

  郭璽與爺爺輩、父輩們一樣,都把青春「種」在沙漠,只為「結」出綠色家園。

20世紀90年代初,石滿(左)、賀發林(右)等6位老人在八步沙治沙造林(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生才 攝20世紀90年代初,石滿(左)、賀發林(右)等6位老人在八步沙治沙造林(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生才 攝

  八步沙曾處在黃沙肆虐的風暴眼。何以為家?八步沙三代治沙群體用他們的奮鬥故事告訴我們,這裏,家園不能離棄。八步沙人猶如在沙海中駛著的一艘小小木船,靠著一股子改造家園的決心和韌勁悠悠遠行。

六老漢之一張潤元(中)與晚輩一起上山勞動。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2002年3月21日發)六老漢之一張潤元(中)與晚輩一起上山勞動。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2002年3月21日發)

  1981年,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這「六老漢」以聯戶承包方式組建八步沙林場,節衣縮食,湊錢買樹苗,靠一頭毛驢、一輛架子車、一個大水桶就開始防沙治沙。他們約定,不管多難,六家人的後代里必須有一個人接力治沙。

郭萬剛在八步沙林場修剪林木(2013年9月30日)。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郭萬剛在八步沙林場修剪林木(2013年9月30日)。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

  20世紀90年代,郭朝明的兒子郭萬剛作為第二代治沙人代表接力治沙,以工程治沙方式承包鐵路、公路等生態治理工程,不僅拓寬治沙面積,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卡車轉運壓沙用的稻草(2020年3月6日)。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在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卡車轉運壓沙用的稻草(2020年3月6日)。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如今,以郭璽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採用機械治沙等方式,提高治沙效率。郭璽的治沙工具更新為大型灑水車、大型抱草機等,他還利用社交媒體發佈短影片,讓天南海北的人瞭解八步沙的故事。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和林場職工一起澆水(2024年4月11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右)和林場職工一起澆水(2024年4月11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春天正是給樹苗澆水的時候,郭璽一天至少要開著灑水車跑七八趟,把已經成活的樹澆個遍。「與沙漠打交道,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每次見到郭璽,他總是在麻利地挖坑、種樹,黑黝黝的臉上充滿笑容,沙漠乾旱貧瘠的環境似乎從不影響他的積極樂觀。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萬剛(左一)和郭璽(右二)在沙漠里種植花棒時,一隻被當地人稱為「沙娃娃」的蜥蜴在一旁(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說起八步沙的故事,郭璽滔滔不絕。他熟記八步沙人的「鬥」沙故事,對沙漠里容易成活的植物如數家珍,還掏出手機給我展示沙漠里近些年出現的野生動物。能看出來,郭璽對沙漠里的一切充滿感情,家園的生態環境日益變好,郭璽十分自豪。

上圖是上世紀90年代群眾在古浪縣八步沙沙漠植樹治沙的情景(資料照片),下圖是2008年10月15日拍攝的八步沙。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

  三代人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40多年來,八步沙三代人累計完成治沙造林約30萬畝,讓古浪縣風沙線整體後退了30多公里。郭璽認為,用幹勁、韌勁、闖勁改變家園,沙漠也可以擁有綠洲。

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在八步沙林場合照(2023年5月6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在八步沙林場合照(2023年5月6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透過一批又一批新華社記者拍攝的照片,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六老漢」的故事,也不僅是六個家庭的奮鬥,更不僅是三代人的夢想,而是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精神。顯然,這是人類探尋生存之路過程中對大自然的敬禮。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察看樹木生長情況(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眼窩子沙治沙點,郭璽察看樹木生長情況(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在用草方格壓沙(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麻黃塘沙區,郭璽在用草方格壓沙(2024年4月10日)。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2024年4月29日,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獎暨百場宣講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管護員郭璽被授予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共青團甘肅省委供圖)

  青年人,如何綻放自己的青春?來八步沙,這裏的綠洲會告訴你答案。把青春「種」在沙漠,讓堅韌的根須向著大地伸展,自會生出繁花。

  那些追尋理想的日子叫青春,那些不負青春的生命叫青年!

  記者:馬希平

  編輯:郝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