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收入規模十年增長近十倍,武漢軟件產業蓄勢進發

近一個月,「軟件」成為武漢熱詞。

5月25日,東軟軟件園投用;6月12日,達夢數據庫科創板上市;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舉辦。

十年一台階——2013年,武漢成為「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城市,截至去年,武漢軟件業務收入規模已從創建前的300億元規模躍增至3023.8億元,尤其近兩年增速位居14座「中國軟件名城」之首。

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舉行。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主旨報告。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舉行。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主旨報告。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武漢正在加快推進以軟件為關鍵要素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培育,並亮出攀登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市軟件業服務收入突破4500億元,從遠期看,軟件信息業將發展成為武漢新的支柱產業。

缺龍頭?從工業重鎮的土壤里汲取養分。缺「塊頭」?在空間的拓展里量體裁衣。缺「種子」?在新賽道里播下希望。補齊短板、鍛造長板,武漢一步一個腳印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

到製造業生產一線去找場景

華星光電等牽頭「軟件應用創新聯合體」

武漢華星光電工廠(資料圖)。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武漢華星光電工廠(資料圖)。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在TCL華星武漢基地,國內第一條主攻摺疊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上,格創東智打造的人工智能自動缺陷分類系統正在工作。

相對於人眼識別,AI識別速度提升5—10倍,準確率從人眼的85%提升到90%以上。

在半導體制造、新能源等視優異品質和高良率為「生命線」的高端製造領域,良率提升1%或將帶來近千萬元的效益。如今,武漢華星光電已是湖北省首家產值超百億元的半導體顯示面板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LTPS(低溫多晶矽)單體工廠。

此次「軟」「硬」結合,也誕生了半導體制造業國家級雙跨平台——湖北格創東智。如今,這家企業已為600餘家武漢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諮詢診斷。

格創東智副總裁、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肖長寶介紹:「工業軟件是半導體制造的‘大腦和神經’,直接反映製造企業的創新能力。製造企業要加大應用場景的開放,軟件企業也要加緊攻關,與製造業深度融合。」

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舉辦。圖為開幕禮現場。長江日報記者 高勇 攝6月14日,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在漢舉辦。圖為開幕禮現場。長江日報記者 高勇 攝

就在6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上,武漢市「半導體顯示產業工業軟件應用創新聯合體」正式成立,由武漢華星光電牽頭,包括格創東智在內的產業鏈上下遊工業軟件研發企業、高校院所緊密合作,將推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行業關鍵業務場景開放,針對多類工業軟件進行聯合攻關應用創新。

當日,中部6座省會城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聯合發起《推動中部地區軟件新質生產力崛起倡議》,提出要軟硬協同,著力促進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機器人、光伏等硬件產業與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以及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軟件服務協同創新,要到廣大的生產一線去發展軟件產業。

航空製造商達索集團孕育出工業軟件龍頭企業達索軟件,硬件企業西門子躋身全球前十大軟件商,從寶鋼自動化部發展起來的寶信軟件,已是中國軟件百強企業……長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不少把「軟件定義硬件」作為頂層設計的企業,都在產業升級中迅速成長。作為工業重鎮,武漢擁有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為培育軟件龍頭企業提供了優渥土壤。

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軟件名城建設水平,武漢將選取能夠代表行業需求、擁有豐富應用場景的行業龍頭企業、硬件廠商作為需方,特別是搶抓建設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首批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的機遇,以強大的實體經濟作為軟件依附的軀體,培育一批軟件龍頭企業。

力爭培育出千億級軟件園區

金山、東軟、科大訊飛、浪潮齊聚

位於南太子湖畔的武漢東軟軟件園。孫曉飛 攝位於南太子湖畔的武漢東軟軟件園。孫曉飛 攝

5月25日,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核心載體之一的東軟軟件園正式開園並投入使用。東軟軟件園建設面積14萬餘平方米,可容納超過8000名軟件研發人員。

東軟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蓋龍佳出席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時表示:「東軟願意和同仁一起助力武漢軟件產業的發展,實現雙向奔赴。」

據瞭解,東軟集團作為中國頭部軟件企業,將發揮產業鏈帶動作用,如在智能網聯汽車方向,東軟軟件園目標聚焦從汽車芯片、座艙、整車到車雲一體的企業生態圈,並組成聯合的研究機構,一方面有利於自身的產品迭代升級,另一方面也將拉動關聯產業發展。

由一家龍頭鏈動龍身,一個「園」畫出一個「圈」,從單點突破到成鏈成群,從技術引領到產業突圍,從優勢到勝勢。

一直以來,武漢的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地球空間信息等細分領域在全國具有較大優勢,但也要清醒看到,上海、北京、深圳等第一方陣城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佔城市GDP比重已突破10%,武漢仍有差距。

網安基地培訓中心。通訊員徐一帆 攝網安基地培訓中心。通訊員徐一帆 攝

面對力爭2025年軟件收入突破4500億元的目標,如何快速長「塊頭」、在規模體量上更向前一步?武漢的突破路徑是:做強工業軟件、基礎軟件、汽車軟件、地球空間信息四大優勢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軟件產業載體,力爭培育出千億級軟件園區。

目前,武漢有武漢軟件新城、光穀軟件園等綜合性軟件園區,武漢智能汽車軟件園、國家網安基地軟件園、融創智穀等特色軟件園區。在做大做強現有園區的基礎上,還要擴充一批軟件園後備資源,通過物理空間集聚一批頭部企業、創新人才、創新平台,配套一批高水平軟件人才社區。

在東湖高新區,可容納員工9000餘人的金山集團武漢總部項目已於今年4月進入室內精裝和園林綠化階段,明年有望投用。屆時,金山集團旗下金山辦公、金山雲、金山世遊等核心業務線都將在漢落地。

在武漢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等特色軟件園區拔地而起,軟件與汽車融合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東軟集團、科大訊飛、巨量星圖等軟件信息產業頭部企業被招引入駐,億咖通、芯擎科技等軟件信息領域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以汽車軟件為主導、車規級芯片等核心硬件為支撐的國際汽車軟件集聚區呼之慾出。

在臨空港,國家網安基地已成全國網安人才密度最高區域,網安創新中心頭部企業滿園入駐,已吸引360湖北數字安全區域運營總部、武漢數據集團總部、黃鶴網絡安全實驗室等入駐,形成了國內頭部網安企業、新型研究機構共研共創的氛圍。前腳,浪潮智慧科技首次將軟件研發中心設立在總部以外地區;後腳,奇安信(武漢)網絡安全運營中心項目入駐……

佈局人工智能、雲計算新賽道

武漢具有人才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工程人員正在調試設備(資料圖)。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工程人員正在調試設備(資料圖)。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就在當下,就在這一秒內,武漢智算中心與武漢大學開發的「遙感影像解譯大模型」,正在將衛星傳下來的二進製碼影像圖,快速轉換為道路、農田、林地等有用的信息,大大縮短衛星直連大眾的距離。團隊由湖北珞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武漢大學教授龔健雅院士領銜,武漢智算中心、航天宏圖、漢達瑞、超圖軟件等40多家來自智能遙感領域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智能遙感開源生態聯盟」,通過群智打造「開箱即用」的模型。

也是在此刻,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與金山辦公聯合研發的Monkey多模態大模型,正在高速運轉、「看圖說話」。這項能力是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與不斷地學習而形成的能力,而對於機器而言,這意味著視覺處理與語言處理兩個領域之間的銜接,跨越了一個鴻溝。華科大白翔教授團隊從2003年便開始從事圖像識別研究,通過海外引進、本土培養,一批多模態大模型青年人才集聚武漢,他們開發的這隻「猴子」在國際權威多模態大模型排行榜上曾名列開源模型榜首……

記者看到,在武漢,軟件不僅串起了創新鏈產業鏈,還串起了人才鏈。

人才一直是武漢的「軟實力」,充滿活力的開發者群體,正在成為武漢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說,全球四大操作系統之一的鴻蒙半數以上團隊部署武漢,發端於武漢的「深度」社區、「墨天輪」社區是全國最活躍的開源社區和軟件技術社區之一。

6月14日,與會嘉賓用手機紀錄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主峰會嘉賓發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6月14日,與會嘉賓用手機紀錄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主峰會嘉賓發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關鍵生產要素數據,掀起原創性、顛覆性的底層創新,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統信軟件總裁、「深度」社區創始人劉聞歡出席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時壯誌滿懷,「AI帶來了史詩級機遇,廣闊天地大有可為。一起打一場醞釀已久、準備多年的仗,值得統信軟件全情投入!」

劉聞歡介紹,國產操作系統與海外相較,已從20年差距追趕至5年約一代差距,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基於AI產業跨越式發展、趕超海外產品快速迭代的速度。發力點之一,就在武漢。武漢有眾多開源愛好者及開發者,統信軟件正在漢布重兵大力發展AI+操作系統。

此次大會上,人工智能技術和開源發展路徑被熱議,多位與會學者、企業家反復提及,佈局軟件新賽道,武漢具有人才、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軟件定義未來。」第二屆軟件創新發展大會主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為武漢描繪這樣一個「未來」:如若武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並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將會誕生能創造上萬億元市值的企業。

武漢被寄予厚望,也亟須找到新的增長點。當前,武漢正做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培育行業通用軟件、大型應用軟件和垂直大模型,打造100條數字化產線,開放100個應用場景,深化「人工智能+製造業」,賦能五大優勢產業和一批新興產業。

其他「種子」也被播下——以算力基礎設施和算網融合為支撐的「雲計算+」,以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建設為抓手的「區塊鏈+」,以工業、文旅、城市管理創新應用先行的「元宇宙+」等軟件產業創新發展「新賽道」,正在武漢加速形成。(長江日報記者 李佳)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