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寧夏丨火紅的枸杞 紅火的日子

天濛濛亮,50歲的馬蘭花裝好一天的口糧和水,穿好衣服、戴好遮陽帽,與同村的姐妹乘車來到寧夏中寧縣的璽讚莊園枸杞基地,開始一天採摘枸杞的工作。

竹籃裡的枸杞。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竹籃裡的枸杞。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眼下,村民們採摘的是今年的頭茬枸杞,口感好、甜度高、營養豐富,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

馬蘭花是吳忠市紅寺堡區大河鄉大河村的村民。從西海固移民搬遷到紅寺堡後,他們一家除了種地、發展養殖業,還利用空閑時間到附近的枸杞地採摘枸杞掙錢。

枸杞大面積成熟,採摘工們也迎來了自己的「收穫季」。每年枸杞採摘季,中寧縣都有超過2萬名枸杞採摘工忙碌在田間地頭,其中大部分是周邊移民村里的婦女。

上午9點,太陽火紅,天氣炎熱。馬蘭花的手不停地摘,一個竹籃很快就裝滿枸杞。「這是我來這裏的第六天了。最好的一天能掙200元,少也有150元。」馬蘭花有些羞澀,不一會兒提著竹籃去稱重。

「25.7斤」枸杞地頭稱重的馬駿將重量告訴馬蘭花後,還給她開了一張收據。「這樣老百姓放心,也好對賬。」馬駿負責近400人在基地採摘枸杞,從沒有因為記賬問題讓採摘工產生誤會。

枸杞稱重現場。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枸杞稱重現場。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

「我們這裏每天大約有1000名採摘工在採摘枸杞。」璽讚莊園枸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旭說,莊園有1萬畝枸杞種植基地,產品年銷售額達1.5億元,帶動周邊村民在這裏打工致富。

枸杞園。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枸杞園。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社會化服務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如今,中寧縣已形成一整套枸杞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枸杞精深加工產品已從單一的枸杞乾果延伸至枸杞原漿、鎖鮮枸杞、枸杞復合產品等深加工產品,涵蓋功能飲品、保健食品、休閑零食等10大類100餘種。通過科技創新延長了產業鏈,枸杞的價值得到了提升,企業的利潤明顯提高,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不少。

裝入筐中的枸杞。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裝入筐中的枸杞。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未來,我們將繼續構建以枸杞為核心的優質道地特色產業生態圈,努力提升品牌實力,加強品牌建設,守護從田間到舌尖的安全,保護好中寧枸杞的品牌。」張旭說。(張玉珂、趙文瑞、曲源、肖聰聰、樊美琪、許崢、穆國虎、李甜甜、高嘉蔚、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