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影片做潮汕方言科普,她想把「古漢語活化石」講給更多人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是網民對潮汕方言的評價。

潮汕話初始於秦、漢時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它有18個聲母、61個韻母、8個聲調,保留著許多現代漢語(普通話)所沒有的古語音、古字音、古詞彙和古聲調,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潮汕地區的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汕尾市等地均使用潮汕話,覆蓋人數上千萬。

作為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方圓在廣東省揭陽廣播電視台當了十多年潮語主持人。她將節目與潮汕文化相結合,講述潮汕民間故事。而現在,她多了一個身份——抖音鄉村守護人。在更廣闊的平台上,她將這種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的語言,講給更多人聽。

方圓在抖音上用潮汕話分享揭陽的歷史古蹟。 受訪者供圖方圓在抖音上用潮汕話分享揭陽的歷史古蹟。 受訪者供圖

方言是家鄉獨有的浪漫

剛結束《話說揭陽 博古通今》短影片的拍攝,方圓快步走進直播間拍節目預告,準備新一期的節目——揭陽電視台去年新推出的大型鄉邦人文歷史類節目《揭陽古城故事》,節目邀請各位專家學者講述古城的文化歷史,也邀請古城居民分享他們與古城的點滴故事。去年揭陽電視台還上線了《方圓話說揭陽》系列短影片,由方圓用通俗易懂的潮汕方言講述揭陽歷史人物故事、國級文保單位故事、分享揭陽出土文物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一向擅長娛樂節目的方圓,面對自己不熟悉的歷史人文領域,緊繃每一根神經。

一個小時的節目,她要提前採訪,準備六七千字的內容,再排演一遍。高強度的工作讓她週末無休,連軸轉了幾個月。不過她還會抽空,在抖音@方圓說潮汕上更新自己的潮汕話影片。

「黿鼉龜鱉竈,一寫就著哭,這是潮汕俗語,大家能認識幾個字?」方圓在影片中用潮汕話講述著每個字的含義。評論中有人誇她唸得好聽,也有人向她提問其他詞語的潮汕方言發音。

方圓做了十多年潮語主持人,四年前又在抖音上開始潮語科普,已經擁有了19萬名粉絲。她不是一個天生能言會道的人,高中畢業時按照家裡長輩意願報考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該按照長輩的規劃,考老師或者考公務員,開啟「安穩」的職業之路。但一次電視台招聘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面試中,不走尋常路的方圓選擇了「講古」,即用方言說書講故事。幾乎沒有年青人會選擇用這個特別的形式來面試。方圓的節目讓評委眼前一亮,通過了面試。

畢業進入電視台後,方圓一直在做潮語主持人,主持幾檔關於潮汕文化的娛樂節目。每次方圓嘗試用潮汕話讀唐詩、桑治詞、詩經時,都很有韻味。「彷彿是一種家鄉特有的浪漫。」

潮汕文化也獨具特色。潮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域封閉使當地思想觀念傳統,但也很好地保留了這些傳統民俗文化。

潮汕獨特的建築格局是「百鳥朝凰」。榕城丁氏光祿公祠是「百鳥朝凰」建築格局的代表作,建造時崇尚「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理念,本該有100間房屋的建築只建造99間,留下餘量。講求有時候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

方圓在抖音上分享潮汕老厝。 受訪者供圖方圓在抖音上分享潮汕老厝。 受訪者供圖

在用潮汕方言宣傳家鄉文化的同時,方圓也產生了一些新想法——這樣的受眾多數隻能局限於潮汕人,轉向普通話講解會不會吸引更多人?帶著這個疑問,方圓在2015年踏上了去中國傳媒大學進修之路。

課上,其他人一本正經地進行新聞播報,只有方圓用潮汕話說了一段訪問節目。老師們都覺得特別有意思,感染力很強。「雖然小眾,但是很有地方特色,你應該保持。」老師的建議讓方圓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做方言傳播。

當時的班主任林白老師正在做訪問節目節目,他敏銳地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告訴學生們「你們可以去做自媒體,拍短影片,以後會流行」。這句話為後來方圓用抖音拍影片埋下了伏筆。

用短影片解決方言的「句鹹句甜」問題

方圓開始在電台節目中做創新。她在自己主持的一檔潮語訪問節目節目中,用潮汕的民間故事做例子,解讀網絡熱詞,以多種形式對潮汕文化進行創意講解。她花了很多心思,把潮劇中相親的情節設置成「非誠勿擾」的場景,自己變化聲調同時演繹多個角色,配合音效,把節目變成喜劇小品形式。這些設計既吸引到了年輕觀眾,也將民間故事和俗語深入淺出地傳播開來。

但是她也發覺,年輕一代會說地道潮汕話的越來越少,「大家有時候會把普通話跟潮汕方言混著用,有一些詞彙偏離了原本的發音,用潮汕話形容就是‘句鹹句甜’。」

2020年,方圓開設了「方圓說潮汕」的抖音帳號,想把潮汕話講給更多人聽。在帳號里,方圓這樣介紹自己:一枚熱愛潮汕文化的有趣有愛姿娘仔。姿娘是潮汕人自古對女人的雅稱,比現代漢語里的「女人」更有韻味,潮汕姿娘對愛情忠貞不移,勇敢追求個人幸福,感情色彩更豐富,是一種對女性的讚美和尊重。

在影片里,她會科普一些常用的潮汕話,去名人故居,也會通過自己的故事講述潮汕傳統文化。

生長在潮汕本土家庭,方圓從小家裡的收音機一直播放著潮劇和講古。小時候爺爺奶奶帶她去看大戲,方圓一度很癡迷裡面的故事,每場戲必定等到曲終人散,才會搬起椅子回家,那個時候她已經困得睜不開眼了。鑼鼓聲終,演員退場,收拾戲囊的聲音在耳邊越來越遠,這些故事一直陪伴方圓長大。

小時候奶奶經常給方圓唱童謠,童謠在潮汕也叫歌仔,在潮汕婦女的口口相傳之中流傳下來。她們也許不識字,但是會把它完整地唱出來。

喜歡傳統文化的方圓,上學之後顯得很特別,同學都叫她「古董」,她的興趣跟老人很像。其他同學都聽不懂潮劇在唱什麼,方圓覺得要靜下心去聽,才能夠聽得出戲里的喜怒哀樂。

方圓主持《揭陽古城故事》節目。 受訪者供圖方圓主持《揭陽古城故事》節目。 受訪者供圖

後來進入電視台,在節目中方圓也被昵稱為「中老年殺手」,頗得爺爺奶奶們的喜歡。在一次「講古」比賽的節目中,一位70多歲的老選手白髮蒼蒼,駝著背,堅持在台上說了10多分鐘的相聲。方圓覺得很觸動,瞭解到老人年輕時是文藝青年,時運不濟,沒有登上表演的舞台。等到70多歲,他又重拾愛好,來參基比賽,還拿了一等獎。

通過這個節目,方圓跟老人成了忘年交,經常在春節去陪他過年,老人也會煮好湯圓等她。老人一直身體不好,方圓剛好有粉絲是汕頭醫院的專科主任,方圓還帶著老人去看病。

守住潮汕的根

方圓的抖音帳號已經運營四年了,雖然她一直知道,搞有爭議性的對立話題就會火爆、有流量,比如對比潮汕哪個地方語言更地道,哪個地方的美食更好吃。但她不想做這樣的影片——潮汕很重要的一個文化觀念就是「家己人」(自己人)要團結起來,無論大家在天南海北。

從方圓的粉絲畫像也能看出來,他們大多是在異鄉的潮汕人。一個60多歲的阿姨和子女定居在美國。語言不通,她過得很孤獨,每天最大的心理安慰就是看方圓的影片。有一年過年,阿姨來揭陽找方圓吃飯,包了紅包硬塞給她。「以後要多做這方面的影片,多宣傳咱們潮汕文化。」

還有一個在馬來西亞生活的「潮三代」。他爺爺那輩就舉家搬遷到國外,到了自己這代,沒有回過家鄉,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個村,只聽爺爺講過一個模糊的地名。他來求助方圓,方圓打聽到,把他家鄉的地址轉給他。他深有感觸,說有空一定要帶小孩回來看看,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這讓方圓覺得,自己與世界各地的潮汕人連結起來了。而她,在自己熱愛的家鄉守著家鄉的根。

2024年,方圓在英歌舞表演現場拍影片。 受訪者供圖2024年,方圓在英歌舞表演現場拍影片。 受訪者供圖

四年前剛剛運營抖音帳號的方圓,只想普及正確的潮汕讀音。四年中,這個帳號幫助她認識了很多潮汕文化專家學者和愛好者。

前段時間,潮汕的語言學家林倫倫來到揭陽講學,看到一直敬仰的大師,社恐的方圓不敢上前打招呼。她是林教授的忠實粉絲,第一次接觸潮汕文化就是通過林教授的書。

林倫倫看到她後,主動打招呼:「你不是揭陽的圓圓嗎?我經常看你的影片,你內容做得很好,你要繼續講下去。」聽到林教授的鼓勵,方圓既感動又激動,她覺得自己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瞭解得越多,方圓越覺得自己淺薄無知,迫切需要再學習。未來,她打算走更輕鬆有趣的路線,通過訪談的形式挖掘人物背後的故事,在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吸引更多年輕的粉絲,讓潮汕文化擁抱更多人。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實習生 郝哲琳

編輯 劉倩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