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水圍困前一起撤離!」

來源:南方+

「全部人起床,發大水了!」深夜,一名男子騎著電單車在巷子中穿梭,扯著嗓子大喊,打破了村子的寧靜。各家各戶響起窸窸窣窣的聲音,開啟了緊鑼密鼓的轉移。半小時過後,眾人就在相互扶助之下,基本轉移到安置點。

6月16日以來,梅州多地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面對嚴峻複雜的防汛形勢,一些人趕在洪水圍困前撤離。南都、N影片記者採訪發現,有人跟洪水比速度,一口氣救出了爺孫五人;有人自駕來梅州準備停車露營,被當地好心人半夜敲車窗提醒及時撤走;有人已經轉移到安全區域,又主動返回借出了自己的橡膠船,協助民警救援……

「我活了三十年,第一次見這麼大的洪水。」當地村民感慨,這次洪水之大,超出了想像。與此同時,各地隊伍緊急馳援。有救援隊告訴南都、N影片記者,現場電線比較多,可能造成危險,路也很難走,但他們沒有停下。

梅州蕉嶺縣新鋪鎮,鎮村幹部敲鑼提醒居民轉移。梅州蕉嶺縣新鋪鎮,鎮村幹部敲鑼提醒居民轉移。

緊急通知

「洪水來臨前收到轉移通知後,不到半個小時,水位就到了膝蓋。」

6月17日下午,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的徐先生向南都記者回憶起前一夜的轉移,仍覺驚險。「老一輩都說,上一次發這麼大的洪水還是在1983年。」

今年4月4日,梅州全市進入2024年汛期,強降雨、強對流多發。「我們這邊下雨都下了一個多月了,16日還在下暴雨,下到晚上9點多才停。」徐先生說道。

16日22時許,他在村民群裡收到了緊急轉移通知。而後,打著手電筒便出了門,開著電單車,挨家挨戶地大聲通知村民轉移,「全部人起床,發大水了!」

這是跟洪水比速度的時候,徐先生心裡著急。

「有兩個老人腿腳不方便,家裡還有三個孩子。他們的房子又靠近河堤,非常危險。我趕緊衝進去把小孩抱出來,送到安置點,再回去把爺爺救出來。而且那時候還沒有完全停電,我也很擔心(水漲上來之後)漏電。」

僅用了大約半個小時,村民就在相互扶助之下,基本完成了轉移。

當地安排的安置點,有些是在祠堂的高處,還有的是村民比較高的房子。徐先生還記得,等到他把最後一位老人送到安置點的時候,水已經漫過了主路面。

6月17日16時,長潭鎮水位情況。6月17日16時,長潭鎮水位情況。

轉移工作結束後,徐先生和村幹部繼續巡查到天亮,關注水位變化,以防發生決堤。

至第二天11時許,主河道的水沒那麼大了,部分度過險境的村民才回家。

17日晚,徐先生告訴南都記者,淩晨3時「跟橋面齊平」的水位,現在已經退到橋墩之下了。

被徐先生救出來的爺孫五人,也離開了安置點,搬到親戚家。

難忘一夜

暴雨突襲梅州,正在梅縣區旅行的短影片博主「印記走中國」,也經歷了難忘的一夜。

他來自遼寧,今年春天獨自駕車來到廣東,一個多月以來,細緻遊玩了梅州多個縣區,對廣東的雨水也開始「習以為常」。

6月16日,梅州全市被降雨回波覆蓋,此時他正在梅縣區鬆口古鎮,計劃當晚也跟前幾天一樣,把車停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露宿。

但他沒想到的是,暴雨造成了洪水。而鬆口古鎮就在緊鄰梅江的下遊,水位逐漸上升。

17日中午,他告訴南都記者,由於自己是自駕遊客,沒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轉移通知。前一晚,自己只注意到有很多車輛駛過,尚未意識到,那是鎮上的人正帶著家當撤離。

博主鏡頭記錄下電單車大叔提醒其撤離時的情形。博主鏡頭記錄下電單車大叔提醒其撤離時的情形。

這時,一位穿著拖鞋、白色短袖的熱心大叔,騎著電單車過來,敲他的窗玻璃提醒:「我怕你睡得水來了你都不知道,那邊街上的人全部都往上面搬了,趕緊撤離吧……」 

17日淩晨離開之前,這名博主拍下了鬆口古鎮的街景:「水位都把街道給淹沒了,人已經都陸續地撤離了,鎮上陸陸續續的全是撤離的車輛……現在遊客中心停車場這塊兒已經有積水了,太危險了……」

按照大叔的建議,他連夜轉移到了鎮政府一帶,並在附近找地方停車過夜。

「第一次在外旅行遇到這樣的情景!半夜兩點鍾撤離去高地……」如今回想起來,這名博主坦言,除了慶幸,還有點可惜,「沒能留下大叔的聯繫方式」。

6月17日,一名自駕至梅州的博主拍攝的洪水畫面。6月17日,一名自駕至梅州的博主拍攝的洪水畫面。

17日上午,該名博主繼續遊覽了元魁塔、甘露亭等鬆口鎮內的景點,並陸續上傳分享了拍攝的實時畫面。

評論區有很多牽掛家鄉的網民通過他的播報瞭解水情,也有當地人指引撤到何處相對安全。

他告訴南都記者,聽聞鬆口鎮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自己有很多景點想去,計劃等洪水退去之後繼續拍攝古鎮,並希望這裏早日恢復美麗的光景。

生命之舟

被洪水困住前,梅州平遠縣大柘鎮壩頭村南山片區村民張先生,已經轉移到安全區域,但他卻做出了「逆行」的決定。

16日下午,壩頭村南山片區因暴雨侵襲受災嚴重。大柘派出所民警在救援時發現,還有20餘戶人家急需轉移。

此時,水流湍急,道路受阻無法正常通行。橡皮艇又正在開展其他救援工作,如何高效轉移?

張先生協助民警返回村中救援,並主動借出了自己的橡膠船。張先生協助民警返回村中救援,並主動借出了自己的橡膠船。

關鍵時刻,張先生向警方提出,自己有一艘橡膠船可以借用,並主動請纓返回村里,幫助轉移村民。

一戶接著一戶,張先生和民警協力將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家實施救援。

從16時到22時,共有60多人在張先生和其他救援人員的幫助下,成功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此時的一隻橡膠船,就是一艘生命之舟。面對大家的稱讚,張先生說,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家都會挺身而出。

「受災的不僅僅是我自己一家,而是一個村,我沒想那麼多,只想到要快點把村民轉移出去。」 

南都記者瞭解到,此次梅州暴雨洪澇影響較嚴重的地區有平遠縣差干、上舉、泗水鎮;蕉嶺廣福、南礤、新鋪鎮;梅縣區鬆源、桃堯鎮等。

許多受災嚴重地區進出道路受阻,救援人員駕駛橡皮艇到達居民家門口開展救援,逐一轉移受災居民。

救援持續

趕在兇猛洪水來之前撤離,是一場與時間的較量。

「加油,一定要穩住!」6月16日晚,在梅州蕉嶺縣長潭鎮白馬村,一位村民駕駛鏟車,把村里未轉移的人平安帶到安置點。漆黑的雨夜,有人坐在車里,有人站在鏟鬥上。

當晚,梅州平遠縣公安局巡警大隊接到一名患病老人需就醫的警情。由於天色較暗,且積水很深,巡警鍾優不慎陷入水坑跌倒扭傷了腳,但他卻顧不得查看傷勢,忍著疼痛與同事一起將老人抱至警車旁,轉移到醫院接受救治。

民警成功將3人轉移至安全地帶。民警成功將3人轉移至安全地帶。

17日淩晨,民警在平遠縣東石鎮白嶺村發現3人被困,立即通過無人機搭載的熱成像設備精準鎖定位置,淌過滿是泥漿水的山路,在下一波洪水到來前,成功將3人轉移至安全地帶。

當天早上,梅州市三防指揮部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防汛Ⅰ級應急響應。來自各地的救援隊已抵達梅州,緊鑼密鼓地投入抗洪搶險當中。

下午時分,正在梅州蕉嶺新鋪鎮福嶺村的河源藍天救援隊隊長雷波告訴南都記者,「水深差不多四五米,有兩層樓高」,救援隊對新鋪鎮六個村的村民進行了轉移。

據其統計,當時這支救援隊轉移了近600人,其中老人60名,孩子20名,殘障人士12名。即使現場電線比較多,可能造成危險,路也很難走,但他們沒有停下。

「我活了三十年,都沒看見過這種情況。」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的徐先生向南都記者感慨。來勢洶洶的洪水超出了當地人的想像。

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辦公室通報稱,梅州全市多地受災嚴重。截至17日,平遠縣泗水鎮、仁居鎮、東石鎮、蕉嶺縣南礤鎮、梅縣區鬆源鎮等多處發生山洪、山體滑坡,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聯、13人受困。

據初步統計,目前當地已組織200餘支隊伍、9000多人投入搶險救援,省防總已調集18支搶險救援隊伍、1835人、986台(套)裝備抵達梅州,迅速開展搶險工作。

南都記者在佛山菠蘿救援隊的微信群中看到,直至17日深夜,隊長王治勇仍在更新梅州前方的救援情況。

「平安,今晚在離平遠縣城30公里的山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