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中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再提升2個百分點,會帶來什麼

日前,由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提出,到2024年底,我國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提升2個百分點,農產品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6300億元。

此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為16.8%,已較2022年底縮小4.4個百分點。

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再提升2個百分點,意味著數據、信息等要素在城鄉之間將更加高效地流動。這不僅將為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鄉村傳統文化傳承和文化振興、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等領域帶來新的機遇,也將成為進一步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農村發展現狀看,隨著網絡等基礎設施不斷向鄉村延伸,數字信息技術已經給鄉村帶來了不小的變化。

農業生產方式在變——一部手機,輕輕一點,種植戶就可以查看到地塊環境、天氣信息、作物長勢等內容,並能隨時接收到預警和決策通知,及時進行田間病蟲害防治和水肥管理,做到農業生產全週期數字化管理。

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耦合,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下的「新農具」不斷「上新」,傳統農業加快向數字農業轉型,為破解「誰來種地」問題提供新選項。數據顯示,我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27.6%,大田種植信息化率已達26.4%。

農民生活方式在變——近期,鄉村情景劇走紅互聯網平台,一大批鄉村美景、美食,通過原生態、藝術化的表達,向人們展示著鄉村的獨特之美;「數字達人」活躍鄉間,帶火滾燈、漆扇等民間手工藝,讓人們在光影流轉中看到不一樣的「鄉土中國」。

截至去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3.26億人。這3億多人中,能用手機「新農具」、能幹直播「新農活」的「新農人」隊伍不斷壯大,他們在網絡上演繹鄉村新生活,成為更多城里人瞭解鄉村、愛上鄉村的一扇重要窗口。

村莊發展方式在變——微信群、數字大屏、掌上APP等各類數字化治理平台聯結,有效傳遞村情民意、提供便民服務、促進共建共享,使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村超、村排、「村BA」的賽事流量,已搖身變成經濟增量,有力推動各地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農村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消費潛力加速釋放。

農業農村部大數據發展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653.95億元,同比增長10.59%,為擴內需穩增長、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帶來強勁動力。

從城鄉融合發展看,動力日益強勁的數字引擎,將進一步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廣大農民是主力軍。提升農民的數字技能、提高他們對數字化「新農具」的使用能力,對於激活釋放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意義重大。

有學者研究表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縮減作用越強。數據顯示,我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中,超過50%採用了互聯網技術。這些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對於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源分配效率、促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帶動農民穩定增收,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著眼將來,既要持續拓寬數字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應用範圍,加快數據要素在農業各領域中的流動,同時探索數字助農新模式、新方法,提高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讓他們在鄉村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