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總部經濟,如何引鳳又養鳳

「建成一幢樓,繁榮一片城。」總部經濟是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加快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展望全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發展總部經濟中搶佔先機。

去年起,山東開展了省級總部企業(機構)認定、獎勵工作。截至目前,共認定兩批省級總部企業238家。這其中,不乏從外部引入的總部,也有大量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山東各地正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引鳳——

「大廠」選址有考量

「大廠」搬家往哪落?

國電投核能總部做了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決定——2022年6月,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完成從北京遷往煙台涉及的工商變更註冊手續,取得新版營業執照,正式更名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落戶煙台市芝罘區。

如今,「新家」建設順利推進。「核能總部運營中心將於今年建成,明年投入運營。」對這家下大力氣引來的央企總部,煙台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鬆傑一直緊密跟進。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是我國第一家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核電、水電、煤電等全部發電類型的能源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新能源發電企業和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過去,類似的總部企業相對集中於北上廣深等城市,地方城市基本只能望「企」興歎。

從難以企及到順利牽手,煙台能迎來國電投核能總部的落戶,在省發展改革委服務業處二級調研員張濤看來,「更多是人努力」。

早在2004年,煙台就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成立了核電項目建設辦公室。2019年,由國電投投資建設的山東海陽核電核能供熱項目一期工程第一階段正式投用。海陽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為國電投與煙台再一次密切牽手打下了基礎。

主動靠前是煙台招商破冰的關鍵一招。「我們開展央企集中走訪,與多家央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重點走訪‘三類500強’企業,2023年僅清潔能源產業鏈關聯區市,就走訪‘三類500強’企業97批次。目前,已有37家企業在煙註冊,註冊資本250億元。」王鬆傑介紹。

與此同時,煙台深入推進能源革命,這與國電投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截至2023年底,煙台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325萬千瓦,佔全市電力裝機總容量的56%。預計到2025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將突破1400萬千瓦。

誠意滿滿,又誌同道合,央企總部與煙台雙向奔赴。「目前,國家電投在煙台地區共有二級單位4家、三級單位18家,清潔能源在運總裝機達到330萬千瓦,集團內涉核企業累計在山東採購合約總金額達392億元。」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宏生介紹,後續國電投將繼續發揮核能總部產業鏈牽引作用,做強核電設計、採購、技術服務產業鏈條,積極引領山東核電產業鏈建設。

養鳳——

重招引更重培育

「發展總部經濟,並非只有從外招引這一條路徑。」張濤為山東當前的總部企業畫了張「畫像」——在前後兩批共計238家省級總部名冊中,本土企業撐起了大半江山。它們土生土長,如今業務版圖延伸至全國甚至全球,帶動作用強。

今年3月,山東公佈2023年度總部企業(機構)認定名單,山東豪邁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豪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上榜。

從1995年一個僅有500平方米廠房的破產鄉鎮企業維修車間,到如今豪邁已經發展為擁有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鑄鐵鑄鋼等五個發展較為成熟的項目,以及高檔數控機床、高檔壓縮機、連續流化工裝備等五個增長點項目,廣泛服務於汽車、工程機械、能源等行業和領域,多次獲得世界500強客戶的「最佳供應商」獎的國際化集團公司。

豪邁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唐立星介紹:「目前,豪邁已與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長期合作。」

2023年,豪邁實現產值170億元,出口7.6億美元。企業下轄1家上市公司、8家海外公司、2萬多名員工,總資產200多億元。29年間,豪邁不僅實現了全球化佈局,也實現了對城市的反哺。

發展總部經濟既要重視頭部企業的招引進駐,也離不開內部挖潛做強存量。山東工業門類齊全,經過多年發展,本土「長出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海爾、海信、浪潮、歌爾等,都在各自行業領域內領跑。

記者從山東多地發改部門獲悉,在市級總部及省級總部中,本土企業佔據絕對數量優勢。「我們認定總部企業、發展總部經濟的初衷,就是要讓更多企業給山東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形成經濟增量。因此,我們看重的是企業的效益,而不是‘出身’,重招引,更重培育。」張濤說。

築巢——

企業盼扶持政策加力

吸引一家企業將總部落戶,絕非易事。總部的跨區域遷移,往往會帶動幾個甚至十幾個上下遊企業隨之遷移,面對的拉力大,阻力也大。獎勵、扶持,幾乎成為各城市增加吸引力的重要著力點。

濟南是國內較早明確提出要發展總部經濟的城市,2018年出台《濟南市鼓勵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2022年,濟南又對總部經濟政策進行修訂,進一步明確了總部企業的認定、獎勵、管理等標準。「自政策實施以來,累計落實獎勵資金超過3億元。」濟南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為重要的是,這份獎勵不是一次性的「安家費」,而是與企業發展的增量緊密掛鉤。「企業連年成長,為城市發展作出的貢獻越大,企業獲得的獎勵越多。符合要求的,每年都能獲得獎勵。」該負責人介紹。

從全省層面看,2022年4月,我省發佈2022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二批,這是山東首次以省政府名義推出加大總部經濟招引力度的政策文件。隨即,山東前後開展了兩批省級總部企業的認定和總部經濟先進縣(市、區)的認定,並對符合政策要求的企業和縣市區進行獎勵。對新引進的總部企業,給出的政策十分優厚,最高可一次性獲得1000萬元獎勵。

從政策應用的實際效果看,山東各級針對總部經濟經營用房、投資、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起到了預期激勵作用,有效助力了總部企業成長,但伴隨各地總部經濟的發展,政策也存在提升和完善的空間。不少企業希望在製定招商引資政策時,更多支持總部經濟發展,在鼓勵招引總部、培育總部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記者 陳曉婉 王健 都鎮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