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不息|喀斯特石山上,風吹草低見綠野

寫在前面:

作為岩溶地貌的代表,貴州「喀斯特」地貌廣泛分佈,居全國之首,是全球喀斯特發育最典型、最複雜、景觀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在世界上已開發的15種主要自然旅遊資源中,貴州佔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動物等10種。

正因”喀斯特”,讓貴州在地球腰帶上擁有了一顆「綠寶石」,讓赤水河與丹霞地貌交織出「端午赤浪,重陽碧波」的奇觀。

在貴州生態日之際,天眼新聞推出「山山不息」系列,講述貴州在喀斯特地貌下草、林、河的生態故事。

一頭牛一個產業

「這是我們的特色,牛肉刺身。」在安順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生態牛莊里,這個特色菜一抬上桌,食客們就馬上拿起筷子嘗試,「海鮮刺身吃過,牛肉刺身還是第一次吃!口感綿密,味道清新回甜還有一股奶香味。」

關嶺牛肉刺身

這是安順特有的關嶺牛肉,皮質薄適中、肉質細嫩、肉香四溢、口感愜意多汁。經檢驗,肉質營養主要指標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顯著特點,關嶺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關嶺牛「五高一低」——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繁殖率高、屠宰率高、脂肪含量低的優良品質。

「我們利用關嶺牛肉質特點,開發出了滷汁牛肉、香辣牛肚、手撕牛肉乾等休閑食品,牛排、牛肉串、牛肉粒等調理類牛肉產品,秘製牛雜煲、酸湯牛肉、黃燜帶皮牛肉等預製菜系列產品。」貴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佔貴說,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來已經有300萬元的訂單,暢銷重慶、廣州、北京等地。

貴州犇竔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產品

資料顯示,關嶺自治縣花江牛市早在明朝崇禎年間就聞名全國,1986年獲國家商業部命名「全國四大牛市」,曾創造每年外銷15萬多頭的銷售記錄。

2016年,搶抓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的契機,關嶺舉全縣之力推動關嶺牛產業走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發展道路。

如今,作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78個地方畜禽品種之一,關嶺牛位居貴州五大名牛之首,關嶺將關嶺牛產業作為「一縣一業」和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堅持延鏈、補鏈、強鏈拉長產業鏈,推動牛產業「接二連三」,不斷從「鏈」上發力,逐步構建起「牧場+屠宰+加工+銷售」關嶺牛產業供應鏈,並積極推進標準化和品牌建設。

關嶺牛

截至2023年年底,全縣牛存欄量達15.31萬頭,關嶺牛綜合產值達17.01億元。

喂牛的草,生態的草

在漫長的藍天下,群山綿延不絕,關嶺自治縣新鋪鎮山上青草悠悠,關嶺牛在山上悠閑地吃著草。

這些草正是關嶺牛肉質鮮嫩的秘訣之一。作為關嶺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曾經的新鋪鎮受石漠化影響,土地貧瘠,一眼望去都是荒山。

關嶺自治縣新鋪鎮山坡上種滿牧草

「牧草種類必鬚根據當地地理和氣候特點選擇,2018年開始,我們就聯合農戶種植了多種類牧草,經過觀察,皇竹草耐旱且多年生最適合本地種植,新鋪鎮全年無霜,能四季生長,維護得好的話,一年可以收割三四次。」新鋪鎮關嶺牛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陸曉東表示,目前新鋪鎮的皇竹草年畝產10噸左右,「可以說在新鋪鎮養牛根本不用擔心牧草。」目前新鋪鎮關嶺牛年均存欄1.8萬頭以上,年均出欄8500頭。

「過去新鋪鎮養牛的都是散戶,年存欄量只有7000餘頭。這都是因為當時本地牧草供給不足,從外地購買飼草成本過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養牛的積極性。」陸曉東說,過去喂雜草,關嶺牛三年最多長到1100斤,現在發展皇竹草種植以後,不到三年就可以長到1200斤,並且肉質更好。

關嶺自治縣新鋪鎮養牛戶為牛提供新鮮牧草

關嶺全縣冬季飼草缺口大,新鋪鎮的牧草在本地就有著廣闊的市場。「我們採取兩種方式推動皇竹草種植,一個是集體合作種植,另一個就是由政府提供草種、種苗和肥料給農戶,以50元一畝的補貼價鼓勵農戶自主種植。收割的皇竹草農戶根據協議可以最低300元一噸的價格賣給牧草公司。」

為加快飼草料體系建設步伐,關嶺自治縣堅持「以養定種、種養結合、草畜配套」發展原則,因地製宜積極探索荒山荒坡和低產農作物用地種草新模式,努力提高飼草料綜合保障能力。

目前,依託全縣33.79萬畝草地資源,關嶺自治縣按照公司規模化種草、「農戶種草+適度養牛」、牧草公司保底收購等方式,確保農戶種草收益最大化。同時,還成立了飼草生產加工企業3家、飼草專業合作社7個,建成年產2萬噸飼草加工中心,年產飼草及可利用秸稈100餘萬噸,可養殖肉牛20餘萬頭。

在發展牛產業的同時,關嶺還探索出了生態產業化治理石漠化的路子。

生態產業走出新路徑

2023年3月,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連發5組衛星對比圖,第一組衛星對比圖顯示了2013年11月、2022年8月關嶺自治縣新鋪鎮金龍村的樣貌,通過生態保護,該地區石漠化程度由此前的47%下降到10%以下,這一組對比圖的背後,是關嶺自治縣多年來石漠化生態治理的成果。

關嶺自治縣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岩溶面積1160.62平方公里,石漠化率高達42.5%。石漠化的主要根源是植被覆蓋率低,土壤保不住,從而流失嚴重,要從根本上治理石漠化,造林綠化、恢復植被是首要措施。

關嶺自治縣

近年來,關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產業發展同實現石漠化治理有效結合。圍繞「生態畜牧業強縣」目標,結合「關嶺牛+牧草種植」的發展模式,按照「草畜配套」的原則,大力發展皇竹草、紫花苜蓿等飼草種植,在土地石漠化程度不同區域,選擇適合的種植模式和優勢品種,採取「藥+藥、林+藥、糧+藥」等立體生態種植模式。

在關嶺,如今山上不僅有悠悠青草,還有亮眼的光伏板。貴州能源集團投建的關嶺自治縣盤江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項目採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光伏+石漠化治理+鄉村振興」模式建設,約有1.6萬畝在深度石漠化山坡上,光伏板可以防止陽光長期暴曬土地,對雨水有緩衝作用,利於土地保濕,維護開挖的溝渠、涵洞排水順暢,有利於水土保持,有利於提高山體綠化覆蓋率。

關嶺牛

關嶺石漠化治理是貴州近年來綜合推進石漠化治理、堅持「治石」和「治貧」有機結合的縮影。

通過實施石漠化治理項目,貴州已推出了一批經濟效益好、知名度較高的產業,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鄉村振興也一起闊步前進。

貴州曾是全國石漠化土地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2005年貴州全省石漠化面積為3.76萬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已減少至1.5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岩溶地區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最多、幅度最大的省份,重度和極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幅超60%。

2023年我省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744平方公里,年度治理面積全國第一。

一個產業一條路子,綠一片山,富一地百姓,在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建設中,貴州正積極推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走出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生動實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祖嘉 王華 周梓顏 周睿

編輯 胡桅可

二審 楊韜

三審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