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發佈最新能源轉型指數排名:中國列第17位

6⽉19⽇,《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顯示,全球能源系統繼續向更加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向轉型,但在全球不確定性⽇益增加的背景下,這種轉型的形勢已經減弱。

在報告對標分析的120個國家中,107個國家過去⼗年在能源轉型⽅⾯取得了進步,但總體的轉型速度已經減緩,平衡能源系統各維度仍然是⼀項重⼤挑戰。經濟動盪、地緣政治衝突的升級和技術變⾰同時產⽣影響,導致各國能源轉型的速度和路徑變得錯綜複雜。

但是,報告也揭示了⼀些積極跡象:過去⼗年中,世界各國對可再⽣能源的投⼊不斷增加,撒哈拉以南⾮洲在推動能源轉型⽅⾯實現巨⼤進步。

據悉,2024年版《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由世界經濟論壇和埃森哲共同發佈,使⽤能源轉型指數,評估120個國家當前能源系統的表現,重點關注其如何平衡公平性、安全性和環境可持續性,並評估他們在能源轉型⽅⾯的準備程度。

今年報告的創新之處在於,采⽤「定製化路徑」來分析各國能源轉型的具體特點,包括收⼊⽔平和本地能源資源等,旨在為各國提供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歐洲領跑排行榜 中國進步明顯

2024年,歐洲繼續領跑能源轉型指數排⾏榜,排名前⼗的國家全部來⾃歐洲。

(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截圖)(圖片來源/世界經濟論壇《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截圖)

瑞典(第1位)和丹⻨(第2位)位列前兩名,並在過去⼗年中連續進⼊前三名。緊隨其後的是芬蘭(第3位)、瑞⼠(第4位)和法國(第5位)。這些國家都受益於⼤量的研發投⼊,並在地區地緣政治形勢、節能政策和碳定價機制的加速推動下,擴⼤了清潔能源的應⽤規模。法國是⾸次進⼊前五名,在過去⼀年中,其通過實施新的節能措施,降低了能源強度。

除法國之外,德國(第11位)、巴⻄(第12位)、英國(第13位)、中國(第17位)和美國(第19位)等二⼗國集團經濟體也進⼊了能源轉型指數前⼆⼗名。受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的積極影響,拉脫維亞和智利⾸次進⼊榜單前二⼗名,分別排在第15位和第20位。

中國近年來進步明顯。2023年,中國⼤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並繼續加⼤投⼊⼒度,提⾼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風⼒發電機和其他重要清潔技術的產能。中國正和美國、印度一道,領導開發新型能源⽅案和技術。

總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在能源轉型指數上的分差逐漸縮⼩,且能源轉型的「重⼼」正在轉向發展中國家。然⽽,清潔能源投資仍然⾼度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和中國,這表明發達國家必須提供⾦融⽀持,加快在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實現公平的能源轉型。當然,普適性的⽅案並不存在,需要在考慮收⼊⽔平、國家能源資源和需求,以及地區形勢等因素的基礎上,製定實施符合各國國情的針對性政策。

「今年的能源轉型指數傳遞了⼀個明確的信號:切實⾏動已刻不容緩。全球決策者必須⼤膽⾏動起來,重新激發能源轉型活⼒,打造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轉型洞察和區域加速發展總負責⼈Espen Mehlum說。

全球能源轉型速度減緩 生成式人工智能為重塑能源行業提供機會

這份報告還顯示,能源轉型指數全球均分創下歷史新⾼。

但是,⾃2022年⾸次發現減緩趨勢後,全球能源轉型速度在過去一年中進一步降低。2024年報告顯⽰,在2021-2024年的三年中,全球能源轉型指數得分的上升幅度僅相當於2018-2021年期間的四分之⼀。

此外,和去年相⽐,83%的國家⾄少在能源系統三⼤維度(安全性、公平性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其中⼀項上得分出現了退步。

近年來,受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能源公平性遭受挫折,因此減弱了能源轉型的動⼒。此外,地緣政治衝突也持續考驗著能源安全。

最新發佈的報告還發現,儘管2023年創新進展有所放緩,全球初創企業吸引的投資有所降低,但⼀些領域的創新步伐仍在加快。

包括⽣成式⼈⼯智能在內的數字創新能夠提⾼⽣產⼒,為彌補上述差距和重塑能源⾏業提供重要機會。⽣成式⼈⼯智能具有許多價值,包括能夠通過分析海量數據,提供創新的預測和對策,也能精簡現有運營流程、提⾼運營效率等。但是,要想充分釋放⽣成式⼈⼯智能的發展潛⼒,必須以公平、負責任的⽅式應對這些技術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企業⾼層反復告訴我們,清晰的商業案例是吸引能源轉型投資的前提條件,在利率⽇益⾼企、⼈才短缺問題隱現的背景下尤其如此,」埃森哲全球戰略負責⼈Muqsit Ashraf表⽰。「我們相信,在⽣成式⼈⼯智能的驅動下,強⼤的數字化核⼼能夠提⾼⽣產效率、投資回報和⼈才供應量,並激發新⼀輪投資熱潮。」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白昊天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