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北約甩鍋中國解決不了烏克蘭危機

北約總部 圖自視覺中國北約總部 圖自視覺中國

針對美方宣稱由於中方對俄羅斯的支持使得俄烏衝突延宕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6月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散佈虛假信息,向中方推卸責任。」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頻頻抨擊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只不過是為自己的軍事失利尋找「中國藉口」,根本無助於烏克蘭危機的解決。

獲得北約支援的烏克蘭並未改變失利局面。烏克蘭軍隊的主要裝備、經費來源基本已經完全依靠外國援助,但在接受北約大量援助之後,烏克蘭危機的天秤卻並未如預期所料向烏克蘭方面傾斜。今年以來,俄羅斯連續發起阿夫傑耶夫卡戰役和哈爾科夫攻勢,佔領了數十個城鎮。事實上,烏克蘭如今得到的援助已經是北約國家,尤其是美國對烏克蘭援助能力的上限,可仍然達不到烏軍所需。舉例而言,自2023年秋季以來烏軍新部隊的組建速度明顯變慢,很多未完成組建的部隊也被烏軍派遣至前線參與作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發文稱有熟悉俄羅斯的北約情報官員透露,俄羅斯目前每年大約300萬枚大口徑炮彈,而美歐每年的生產能力只有大約120萬枚,僅為俄羅斯方面的三分之一左右。正因如此,不論北約如何積極支援烏克蘭「拉偏架」,恐怕都難以扭轉烏克蘭當前所面臨的不利局面。

美國軍工復合體成為烏克蘭危機的幕後贏家。烏克蘭危機促使北約國家尤其是美國開始集體擴產軍火。軍工領域是一個高度集中的產業,其中價值最高、規模最大的訂單集中被洛克希德·馬田、雷神、波音和諾思羅普·格魯曼這3家美國軍火巨頭收入囊中。以155毫米炮彈為例,在烏克蘭危機前,美製155毫米炮彈價格約為1000美元/枚,在2024年這個價格上漲至4800美元/枚。隨著軍工產品價格一路飆升的則是軍火巨頭們的股價,自2022年以來,美國軍工企業「榜首」洛克希德·馬田公司的股價上漲了37%,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股價猛漲近40%,雷神公司的股價上漲了近17%。五角大樓預算分析師富蘭克林·斯平尼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軍工復合體借這次俄烏衝突渲染對俄羅斯的恐懼,旨在為新一輪軍備支出創造契機,也會從俄烏衝突及其他地區衝突中長期牟利。

「碰瓷」中國是北約為自身失利編造的藉口。今年6月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接連「碰瓷」中國,指責中國應為烏克蘭危機「負責」。6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意大利參加七國峰會期間聲妄稱「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生產武器的能力和技術,是在幫助俄羅斯」。1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巴爾格妄言「警告中國」,稱如果中國繼續幫助俄羅斯,北約會讓中國「付出代價」。中國並非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中方從不拱火澆油,藉機漁利,始終致力於勸和促談。2023年2月,中方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2024年5月中國與巴西再次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六點共識》。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始終以止戰為首要目標,秉持勸和促談的一貫立場。相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一再主動升級烏克蘭態勢之後,卻仍無法達到壓制俄羅斯的目的,只得扭轉矛頭頒布《反俄製裁方案》,對中俄展開正常經貿往來的300多家公司和數十名個人展開製裁。這實際上是在給烏克蘭危機中的失利態勢編造「藉口」罷了。

把「鍋」甩給中國,既無法解決美歐國內的軍工生產難題,也無法給烏克蘭帶來和平與穩定。只有早日促使俄烏雙方回到談判桌上,才是對烏克蘭未來真正利好的考量。(張軒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