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暴雨侵襲「葡萄之鄉」:數百畝果園被淹,有人損失近30萬元

新京報訊(記者熊麗欣)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消息,6月13日至19日,廣西出現持續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氣,其中,桂林市興安縣、永福縣、靈川縣3地反復出現特大暴雨,7個鄉鎮累計雨量超過700毫米,最大為興安縣溶江鎮,達945.5毫米。溶江鎮被譽為「葡萄之鄉」,當地多名果農告訴新京報記者,暴雨引發洪水,多畝葡萄園被浸泡,損失慘重。

據瞭解,此次暴雨為今年廣西「龍舟水」(中國華南地區端午節前後的一種大範圍強降水現象)最強降雨時段。家住溶江鎮千家村的葡萄種植戶廖雲(化名)告訴記者,6月中旬以來,河道水位不斷上漲。6月19日一早,他看到消息,「上遊水庫要泄洪。」洪水在19日7時許漫進村子。當天晚上,廖雲發現,河道一公裡外的5畝葡萄地被洪水淹沒,同樣被淹的還有村子裡至少幾百畝葡萄園。

「我的葡萄架子約兩米高,水位最高的時候,只能看見白色頂棚,藤上葡萄全泡在水裡。」廖雲記得,2023年,當地同樣發過大水,「當時只有一小部分地勢比較低的葡萄地被泡了,沒想到這次水這麼大。」

水泡過後的葡萄。 受訪者供圖水泡過後的葡萄。 受訪者供圖

據廖雲介紹,原本還有一個月,自家的葡萄就可以採摘了。為了保證葡萄的質量,他選擇只在7月份採摘一次,「這樣葡萄的品質就高,能賣到5、6元一斤。」一場洪水來襲,原本的計劃泡湯。一部分葡萄被水衝走,而剩下的葡萄,品質大大降低且極容易出現病蟲害,「能賣到1、2元一斤就算好的了。」據廖雲初步計算,至少損失了5萬元左右。

記者瞭解到,當地大多數村民靠種植葡萄為生。「我們家的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同村其他家的葡萄架都直接被水衝垮了。」廖雲說。

果農王青(化名)的損失更重。6月19日,洪水過境後,家裡30多畝葡萄園全部被淹,「本來再有一個月就可以上市,現在心都在滴血,損失了近三十萬元。」王青說。

被洪水衝垮的葡萄架。 受訪者供圖被洪水衝垮的葡萄架。 受訪者供圖

公開資料顯示,桂林市興安縣有種植葡萄的傳統,經過多年的發展探索和技術推廣,近年來,興安縣已發展成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華南地區最大的鮮食葡萄產區,葡萄產業成為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農民的致富產業。2023年,全縣種植有早、中、晚熟葡萄3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年產量35萬噸,年產值44億元。

編輯 彭衝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