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鬆院士:把握產業變革與發展趨勢 培育一批未來產業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羅亦丹)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天津開幕。開幕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鬆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的主題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鬆 智博會官方供圖中國工程院院士、先進醫用材料與醫療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顧曉鬆 智博會官方供圖

顧曉鬆表示,人類的科技進步總會應用到健康和生命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對我們的醫學模式,對生命科學醫學產業帶來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如慢病、腫瘤、養生,現在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還有關鍵的一個就是它要推動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物醫藥在美國佔國民經濟的1/4,中國目前才佔到12%,增長空間很大。

「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要推動經濟增長,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發展規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考,人工智能等不得也急不得,例如現在核磁共振人人都知道很好,因為從1922年獲得盧保獎以後製備核磁共振到今天,全球已經先後有11個諾獎,持續在創新更新,所以今天核磁共振設備比較先進和完善。」顧曉鬆說。

顧曉鬆稱,「我們要把握好科學的時代性和局限性,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我們產業結合、和場景的結合、和中國的健康結合做好。工程院早就開始發起了組織工程再生型全球計劃,目的是組織工程再生,建設國際創新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

他表示,要緊密跟蹤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產業變革與發展趨勢,在細胞與基因技術、先進醫用材料與醫學器材、腦機接口與虛擬現實、高端醫療裝備與醫療先進製造等領域培育一批未來產業。要在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標準以及國際標準、世界品牌方面持續努力,使中國的貢獻為人類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發揮重要的作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