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形成混合式人工智能大勢所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羅亦丹)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天津開幕。開幕禮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作《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國製造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主題發言。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智博會官方供圖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智博會官方供圖

楊元慶表示,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指引下,聯想不僅在天津設立北京之外的另一個全球總部辦公區,建設聯想創新產業園和創新科技園,還在全力打造四個中心:先進創新產業中心、智能轉型業務中心、北方供應鏈中心、綠色製造展示中心。

「今年開年以來,我們在天津的增長形勢尤其強勁,工業產值也從無到有,新增16億實現開門紅,所以對今年實現第三階段達到300億銷售收入等目標,可以說充滿信心。」楊元慶說。

對於如何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楊元慶表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為行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提速,全球產業經濟格局面臨著刷新和重塑,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充分發揮好人工智能引擎的作用,通過以新促新,以智提質,讓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個人,都可以享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效率紅利,都可以成為創新和創造的主體,從而讓千行百業實現提質增效、創新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躍遷發展。

在他看來,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或者大語言模型,主要運行在公有雲上,它是公共的智能,但是效率、成本、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的先天不足,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所以公共智能與私域智能,包括個人的人工智能和企業的人工智能共存互補,形成混合式人工智能,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楊元慶認為,要讓混合式人工智能實現普及,其最佳的路徑是打造人工智能的個人終端,其中人工智能電腦,或者AI PC更是前沿要地。它不是簡單軟硬件的升級,而是多媒體電腦、互聯網電腦之後的又一次代際升級,並且隨著人工智能終端設備從電腦向手機、平板等類型的擴展,所以AI端側的創新,也將重構智能終端產業鏈,從而形成全新的產業生態,帶來新的巨大增長機遇。

「去年11月,全面落地的聯想天津產業園就是很好的例證,產業園是聯想過去三十多年,智能製造技術和經驗的集大成者,在那裡我們利用數智化的新IT技術,建立行業領先的智能化、綠色化的生產運營體系,每9秒鍾就可以下線一台筆記本電腦,所以綜合生產效率比其他工廠提升200%,產品的不良率也大幅度下降,綜合能耗降低近10%。」楊元慶說。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