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雄鷹》導演:飛行員的氣概應該是年青人追求的榜樣丨專訪

電視劇《海天雄鷹》正在優酷等平台熱播,該劇首次在螢屏上揭秘被譽為「刀尖舞者」的航母艦載機試飛員的訓練和生活日常。日前,該劇導演劉家成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一直有一個「航母夢」,在他看來,航母有一種神秘性,提到航母大家都會感到振奮、震撼,自己也同樣。在和真正的飛行員接觸後,劉家成對他們有了更多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非常有個性,一旦到了空中,他們就成了「孤膽英雄」。

《海天雄鷹》展現了被譽為「刀尖舞者」的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和生活日常。

初衷:到了空中,他們就成了「孤膽英雄」

2011年8月14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首次下水試航成功。而為了中國航母這一大國重器能夠順利成軍,一支前所未有的精英大隊正自海、空兩軍集結而至,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曾經是空中之王、海上雄鷹,但為了艦載機的首次試飛,甘願放棄昔日榮光重新起航,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海天雄鷹》取材於我國第一支艦載機試驗試飛大隊,首次將航母艦載機試飛史部分事件及人物搬上螢幕,探秘被譽為「刀尖舞者」的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和生活日常,展示了以謝振宇(朱亞文 飾)、秦大地(侯勇 飾)、餘濤(杜淳 飾)為代表的頂尖飛行員從遴選、到嚴苛訓練再到著艦起飛等關鍵環節,他們在海軍副司令衣正邦(李幼斌 飾)的帶領下從零開始,突破層層技術壁壘,攻克了艦載機著艦和起飛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讓中國海軍走向了世界舞台。

導演劉家成在2018年最初接觸到《海天雄鷹》劇本的時候,就上了航母體驗生活。他登上遼寧號航母,上上下下走了個遍,也接觸了真實的艦載機飛行員,與飛行員有過不少交流,聊生活、聊飛行感受,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比如劇中朱亞文飾演的男主謝振宇的原型戴明盟,當時劉家成就住在他樓上,戴明盟是駕駛國產殲-15戰機成功地面模擬航母起飛第一人,駕駛殲-15在「遼寧艦」成功著艦第一人。和他們接觸後,劉家成對這群飛行員們有了更多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都非常有個性,一旦到了空中,他們就成了「孤膽英雄」。

劉家成發現,飛行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他們一旦飛上天,身邊就只有飛機相伴,而飛機的操縱極其複雜,飛行員的工作需要冷靜的判斷,即使回到地面,他們也很難一下就「緩」過來回歸到正常生活狀態。據劉家成回憶,當他和飛行員們聊生活、情感的時候,他們大談特談,有一個飛行員跟他說,導演,你知道我最喜歡哪部電視劇嗎?我最喜歡你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劉家成聽後很吃驚,「我覺得他們應該更喜歡軍旅劇,結果不是。」就是這個喜歡《正陽門下小女人》的飛行員,第二天趕上他飛行,劉家成去到現場參觀,等到飛機降落的時候,飛行員從下飛機到上車、離開機場,全程沒有看劉家成一眼。劉家成起初感到疑惑,「昨天在一起座談的時候跟我那麼好,怎麼今天一眼都不看我?」後來劉家成才知道,飛行員上了天以後就是「孤膽英雄」,「他在飛機上面對各種複雜環境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沒有人能商量,全憑自己的瞬間判斷。從天上下來以後,他也還會(長期)保留在飛行時的狀態。」

李幼斌飾演海軍副司令衣正邦。

體驗:政委不飛,不能進飛行灶

在實地調查中,劉家成也注意到了不少細節。比如,每次飛行,飛行員們會帶著匕首、槍以自衛,還有急救包。他也將其加到了劇中:剛結束飛行,謝振宇就上交了槍和匕首;心理醫生夏初(王珞丹 飾)和謝振宇對話時,也再次強調了飛行員的不易和壓力。

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有不少細節都給劉家成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劉家成作為客人,被招待去吃「飛行灶」,體驗一下飛行員的夥食。劉家成說,當時他看到政委沒來,就說請政委來一起吃,結果才知道,航母有紀律,政委不飛,不能進飛行灶,司令員可以進飛行灶,因為他每天在飛,而飛行灶的級別跟地勤灶的級別差別很大。「我把這一段揉到劇當中了。我一想,我感興趣觀眾也會感興趣。」

題材:軍旅劇最重要的是要專業

雖然以《芝麻胡同》《正陽門下小女人》《情滿九道彎》等「京味劇」為大家所熟知,導演劉家成此前曾拍攝《高地》《高粱紅了》等優秀軍旅劇作品,在他看來,軍旅劇最重要的是要專業。當下不少軍旅劇,披著軍旅劇的外衣,實則拍成了青春偶像劇,劉家成直言,《海天雄鷹》不是愛情劇,但軍人也離不開自己的生活,不管是感情生活,還是家庭生活,所以劇中有度、適量地描述了他們的情感跟家庭,「軍人有他(事業)的高光時刻,也有他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會有面對情感波折時普通人的情緒,讓觀眾和英雄的距離更近一些,這樣他們也更加真實。」

雖然當下螢屏軍旅題材作品的數量有所減少,在劉家成看來,觀眾的口味並沒有變,而是很多軍旅劇創作的味道變了,「要在真實的基礎上拍出現代軍人的精氣神兒,不是敬個禮就是軍人,軍人骨子裡一定會有絕不認輸、爭當第一的個性,面對生死又有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在劉家成看來,艦載機飛行員的氣概跟氣勢也正應該是年青人追求的榜樣,「他們的偶像應該是這個方向。男人得有男人的血性,不管是國家需要你,家庭需要你,或者是朋友需要你的時候,你得有熱血和擔當。」

杜淳飾演頂尖飛行員餘濤。

拍攝:最大的挑戰是表達「真實」

拍攝《海天雄鷹》對於劉家成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如實地表達「真實」,「什麼叫偏流板、什麼叫阻攔索?掛鎖怎麼成功的?起飛、降落的過程是什麼樣的?都得保證專業和準確。要在學習和體驗中瞭解每一步的進程,知道他們遇到的挫折。」

天空戲的拍攝也是一大難點:《海天雄鷹》的很多場面需要大量特效完成,為此,劇組為天空戲提前準備好了1000多個分鏡,嚴格按照劃分的鏡頭拍攝。同時,攝像機如何跟著飛機上天,如何近距離拍攝艦載機的特技動作,都對拍攝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演員也需要在飛機中配合特效完成各種旋轉動作。

全劇故事一開始,1965年,當外國航母侵犯海域,餘濤爺爺餘兆年(王德順 飾)將自己作為最後一顆炮彈衝向乘載先進導彈的敵機,成功擊敗了傲慢的對手,這一劇情在網上引發了不少爭議。對此,導演也有回應:這取材於海軍英雄高翔,然後進行了影視改編。1965年9月20日,名叫菲臘·史密夫的美國飛行員駕駛戰機飛入我國海南島上空,懷著「如果打不下敵機,撞也要把他撞下來」的決心,33歲的高翔駕駛國產殲-6戰鬥機,在空中距敵機僅291米處開炮,擊落了當時美軍先進的F-104C戰鬥機。「整個的過程跟我們寫的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藝術加工,原本它跟航母沒有直接關係,轟炸機是從陸基起飛的,所以我們把型號F-104C改成了F18,是從航母起飛的,只有這一點點加工。」1989年,史密夫來到中國時,一定要見見高翔,高翔拿著中國的白酒請他吃飯。老英雄最後說,天上是敵人,地下是朋友。在劉家成看來,這麼好的真實事件,為什麼不出現在劇本里呢?「我就把它放到了第一場,作為一個閃回的形式出現,這實際上也是樹立本劇的高度,中國軍人不怕犧牲,以戰止戰,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和平。」

【導演談演員】

李幼斌(飾演衣振邦,海軍副司令員)本身就是軍人,身上有那種霸氣,李幼斌為人也非常仗義。他到了劇組以身作則,一天戲都不串,台詞從來不打磕巴,全部提前背好。拍完他的戲也不走,留在現場搭詞。這個劇組的風氣特別好,跟李幼斌老師的盡職盡責是離不開的。張光北(飾演空軍馬副司令,這也是張光北、李幼斌繼《亮劍》後的再度重聚。)(在選演員的時候)我也在想,李幼斌是海軍首長,空軍首長找誰呢?需要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年齡也相近的人物。實際上張光北比李幼斌小好幾歲,當時我還真沒想他。後來有一次光北找我,說特別想演軍旅劇,而且他說自己當過海軍,他把當海軍時的照片拿給我一看,我當時就動心了。我說可惜這次不是讓你來演海軍,海軍的角色都滿了,你要來演空軍,所以就促成了這次合作。當時我們確實也想了,倒不是致敬《亮劍》,而是讓他們繼續「亮劍」。侯勇(飾演秦大地,艦載機試驗試飛大隊的大隊長)侯勇是我的老朋友了,他也是幾十年的軍旅生涯,是專業的軍人。除了霸氣,侯勇還多了一份親和力,這就是秦大地身上需要有的憨厚和樸實。朱亞文(飾演謝振宇,充滿激情與鬥志的年輕領袖,他的成長歷程充滿了荊棘與挑戰。經過無數次的試錯與反思,謝振宇掌握了在逆境中尋找突破的方法,並懂得了如何在困境中激發自身潛能。)朱亞文跟我合作過很多次。他說我是佔用他時間最多的導演,我說我也一樣。朱亞文也是「騷擾」我最多的演員,在片場,我累了一天了,他三番五次來找我:導演你在屋嗎,我找您去,聊聊明天的戲或者後天的戲。後來我都煩他了,但他那麼認真,我說:那你來吧。一聊就2個小時。朱亞文不會阿諛奉承,身上的那股認真勁兒和不服輸就是謝振宇的個性。杜淳(飾演餘濤,沉穩內斂的年輕領袖,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針。每當執行任務時,他總能憑藉獨特的見解和精準的判斷為團隊指引方向。)我和杜淳是第一次合作,他的形象正。這個角色是傳統的軍人家庭出身,話不多,胸有成竹的樣子。我見杜淳第一次聊了挺長時間,當即就確定了。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