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夏至面、夏至餅等節氣美味別錯過

夏至,作為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盛夏來臨。各地也有獨特的美食來慶祝這一節氣,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慾,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夏至」美食吃起來

夏至,一些地區將當天的食物加上前綴「夏至」,比如夏至面、夏至羹、夏至蛋等,這些夏至限定美食也是夏至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在老北京中間,夏至這天流行吃一碗麵條,有打滷麵、炸醬麵、雞蛋面等。由於夏至天氣炎熱,吃麵時,人們還喜歡將面煮熟後用冷水過一下,一來可以快速冷卻麵條,二來還能讓麵條更筋道。

夏至吃麵。 圖/IC photo夏至吃麵。 圖/IC photo

夏至羹

在湖南長沙,夏至時人們會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曰「夏至羹」。當地有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字面意思是吃了夏至羹力大無比,寄託了人們對身體健康強壯的美好期望。

夏至蛋

「夏至吃蛋,石板踩爛」,湘南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地區流行夏至吃夏至蛋。人們將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

此外,夏至當天有的地區將雞蛋煮熟染紅,再用小網袋裝上,繫在小孩胸前,掛到下午再剝去蛋殼吃掉。民間說法認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體。

小朋友網兜掛夏至蛋。 圖/IC photo小朋友網兜掛夏至蛋。 圖/IC photo

夏至餅

這是江浙一些地區的夏至美食。在過去,夏至當天人們會采來艾草嫩葉搗碎,與麥粉和在一起做餅,然後加入適量甜豆沙餡,放在鍋裡烤熟來吃。如今,人們也可以去商超購買現成的夏至餅。

豌豆糕、餛飩等節氣美食嚐一嚐

除了上述限定美食,夏至期間,各地民間還有豌豆糕、餛飩、新麥等節令美食。

豌豆糕

在老南京,夏至這天大人會讓小孩坐在門檻上,品嚐美味的豌豆糕。這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佳,而豌豆糕口感清爽,既能開胃又能消暑。豌豆糕在南京又稱「安豆糕」,有平安吉祥的寓意。

豌豆糕。 圖/IC photo豌豆糕。 圖/IC photo

新麥

「夏至煮新麥,一年都安泰」,在山東一些地區,夏至有煮新麥粒品嚐的習俗。這一天,孩子們會用新鮮麥秸精心編織的小笊籬,在熱氣騰騰的湯水中撈取新麥粒來嚐。

麥粥

在江蘇無錫,夏至的清晨,人們會特別選擇麥粥作為早餐。當地人認為,麥粥不僅香氣宜怡人,還能健脾養胃,有效緩解「苦夏」時的食慾不振,是夏至不可多得的美味。

餛飩

在南方不少地區,夏至時有吃餛飩的習俗。民間有諺語,「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在夏至這天,人們會準備一碗碗鮮美的餛飩品嚐。而在一些地區,人們將餛飩與麵條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經典地方小吃雲吞麵。

鴨湯

在福建、廣東一帶,煲湯是日常操作,當地人善於根據節氣變化選擇不同食材來煲湯。夏至時節,人們尤其喜歡煲鴨湯。民間認為,鴨湯不僅滋補身體,還能有效增強體質。在煲鴨湯時,人們常常會添加一些藥材來提升湯的風味,如當歸、黨參、枸杞等。

鴨湯。 圖/IC photo鴨湯。 圖/IC photo

荔枝

夏至正是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荔枝成熟期,所以當地有吃荔枝的習俗。不過吃荔枝也要注意,有專家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空腹」與「大量吃」荔枝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因此一定要適量食用。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李嚴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