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探路綠色增糧 科技助力繪就夏日「豐」景

中新網青島6月21日電(胡耀傑 王禹)「今年我們合作社新流轉了5000畝高標準農田,整體種植規模超過了一萬畝,預計今年小麥比去年增產18.7%。」看著眼前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莊祖瑜喜不自勝。

在他身後不遠處的田地裡,一台台聯合收割機在麥田中穿梭,筆直的麥稈碎成秸稈鋪地,金燦燦的麥粒從收割機里噴薄而出,繪出一幅豐收的圖景。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的農田里,聯合收割機正在輸送收穫的麥粒。王禹 攝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的農田里,聯合收割機正在輸送收穫的麥粒。王禹 攝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夏糧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抓好「三夏」農業生產對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今,隨著「三夏」生產全面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農業機械開足馬力,在中國的田間地頭大顯身手,為確保夏糧豐收提供了重要支持與保障。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是新時代賦予山東農業發展的新使命。2023年,青島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範區,並在當年首批建設了7個先行示範區。

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大場鎮地處兩河交彙平原、土地肥沃,是青島的「糧囤子」「菜籃子」。但近年來,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凸顯,標準化農田無人耕種或耕作質量不佳等現象突出,生產作業效率低、糧食產量提不上去、畝均收益不高。

2023年,大場鎮採用「黨組織領辦市場主體」模式,開展以組建共富田園土地合作社、共富勞務合作社、共富鄉舍宅基地合作社和強村共富公司為主要內容的集成改革,形成了「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的鄉村創新組織形式,成為青島規模最大的綠色增糧先行示範區。

農業生產更加現代化,農民就業更高質量,農村發展模式更具可持續性,過去幾年的時間里,立足建設綠色增糧先行示範區,大場鎮的土地上不斷上演著現代化農業發展綜合示範的生動實踐。

在示範區中,田園土地合作社解決土地問題,土地有耕種;田園勞務合作社解決農民就近就業;田園鄉舍宅基地合作社解決農村宅基地融合居住問題。共富公司把勞務、鄉舍、田園聯合在一起,盤活空置土地、勞動力、房屋。當地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說,「三社一司」改革,讓土地託管水平越來越高,「更有利於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經營。」

瞄準「大面積提高單產」這一核心目標,綠色增產先行示範區深入謀劃糧食生產與數字化、智能化相結合,高效打造集高產創建、快速烘乾、倉儲物流、加工銷售、數字應用、成果展示於一體的綠色增糧實踐場景,把示範區打造成為科技範十足的高產田。

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合作社內建成的大型烘乾塔。王禹 攝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合作社內建成的大型烘乾塔。王禹 攝

作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從用無人機飛防、收割機收割莊稼,再到如今的無人駕駛拖拉機,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合作社一直走在機械化種植的最前沿。

據瞭解,當地依託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將農業機械化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春爭日,夏爭時。2024年,為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目標,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購置一批重型無人駕駛拖拉機、高性能播種機、無人機、北鬥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等智能化農機設備,用於耕種、飛防、收割等環節。

農機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為緩解擴大種植規模帶來的資金壓力,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為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辦理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2024年,合作社為提升糧食收穫和倉儲能力,擬建設大型烘乾塔和倉儲間,農行為其提供了信貸資金支持,目前倉儲物流及烘乾加工一體化設施已建設完成,本次「夏收」便已投入使用。

據瞭解,當地打造的「綠色增糧」萬畝示範區,實現託管農田超過6萬畝,專業種植大戶發展到17家,形成了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格局。在未來,多種現代化農機齊上陣,奏響鄉村振興豐收曲,一幅「春華秋實」的美好圖卷在青島鄉村徐徐鋪展。(完)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