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相冊丨一眼千年,在照片里閱盡大運河

2014年6月22日

中國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

申遺成功

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奔流近3200公里

跨越2500多年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

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河

  1957年在山東聊城白家窪拍攝的古運河。

  1985年,人們在浙江杭州城外大運河上參與龍舟競渡。

公元前486年

吳王夫差下令開鑿邗溝

以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河流

這是大運河中最古老的河段

  2024年4月24日拍攝的江蘇揚州古邗溝一景。

隋代,中國再次迎來大一統

公元7世紀初

隋王朝先後開挖了通濟渠和永濟渠

並整治疏通了江南運河

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

北通涿郡南通餘杭

把長江、錢塘江、淮河、黃河、海河

五大水系連成一體的全國運河系統

此後的幾百年間

隋唐大運河一直滋養著兩岸人民

  1986拍攝的江蘇揚州瓜洲古鎮水上人家。據說,瓜洲早先是長江邊的一片砂磧,後來越積越大,形狀像個「瓜」字,故名瓜洲。大運河開鑿後,河水從此處入江。這裏便成了溝通南北交通的咽喉。

  2013年9月,在河南洛陽首陽山鎮洛河灘里,暴雨衝出的水溝內發現一艘深埋地面4米以下的木質古船。沉船所處的位置距離現在的洛河河道不足50米,船身最寬處3.2米,總長度大約17米。根據史料記載,這艘沉船所處的位置,正是隋唐大運河漕渠的故道。

元代,北京成為首都

忽必烈時期對隋唐大運河「裁彎取直」

從北京直通杭州

構建出京杭大運河的基本形態

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

運河形成7個河段

京杭大運河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見證了一座座城市的繁榮發展

  1980年拍攝的江蘇揚州古運河風光。

  1983年拍攝的江蘇無錫古運河一景。

  2000年12月21日,大批老北京市民前來觀看重現歷史風貌的後門橋。後門橋是京杭大運河的一處重要遺蹟,又稱萬寧橋、地安橋。

  2014年2月7日拍攝的江蘇淮安里運河雪景。

  2014年2月18日,行人冒雪從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拱宸橋上走過。

  2023年5月6日在河北滄州拍攝的京杭大運河河道。

拱橋、碼頭、古塔、驛站、人家……

運河邊的一磚一瓦皆有歷史

  1980年在江蘇揚州拍攝的古運河和文峰塔。

  1980年,山東東平湖的漁民們在採摘雞頭米。

  1986年拍攝的江蘇蘇州大運河石拱古橋——寶帶橋。

  1992年,浙江德清的漁民們在古運河上劃著小船去珍珠養殖場育珠。

  1997年, 浙江餘杭老船民錢盛祥(左二)一家四代住在船上,古老的大運河成為他們一家生活的唯一指靠。

  2013年7月13日,書友們在浙江杭州富義倉講述曬書的故事。清末時期修建的用於儲存貨物的「富義倉」是運河杭州段主幹道沿線唯一一個保存基本完好的倉庫碼頭。

  2014年4月26日,一位新郎在浙江杭州北新關碼頭迎娶乘船而來的新娘。

悠悠運河水,南來北往客

大運河將各地風情熔於一爐

帶來了廣泛的人文交流

戲曲、文學、技藝、美食

……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滋養著千家萬戶

形成了「流動的文化」

帶來了多少傳奇故事

  1980年拍攝的江蘇揚州何園一景。揚州有多處各具特色的園林建築,其中有的以竹著稱,有的以水為勝,有的以廳廊見長,也有的以山石為主,它們大都建於清代。

  1985年,在江蘇無錫大運河段上,外國遊客在遊船上品嚐太湖船菜。太湖船菜的菜餚都是太湖盛產的魚蟹河鮮,味美可口,別具一格。

  1985年,演員在表演蘇州評彈。

  2003年,天津楊柳青「年畫張」畫店畫師在繪製年畫。

  2014年10月18日,遊客和市民在浙江杭州舉辦的2014中國大運河廟會上參觀西湖綢傘製作技藝展示。

  2017年6月17日,在山東沾化民眾鼓書院,大鼓藝人蘭尊俠在表演節目。

  2022年8月8日,演員在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開幕禮表演節目《運河船工號子》。

在大運河申遺後的「新十年」里

沿岸各地堅持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宗旨

造就生機勃勃的

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

讓2500歲的中國大運河芳華再現

  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古運河相映成趣(2023年6月14日攝)。

經過連續多年的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

運河生態重現

2022年4月

京杭大運河實現

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

  江蘇揚州江都區明清運河故道整治前後對比(上圖:2012年;下圖:2020年)。  江蘇揚州江都區明清運河故道整治前後對比(上圖:2012年;下圖:2020年)。

  2022年12月18日,貨船行駛在京杭大運河江蘇揚州段。

  2024年5月16日,遊船在河北滄州市區境內的京杭大運河上行駛。

美好生態帶來產業結構升級優化

一條條文旅資源帶在運河沿線不斷集聚

博物館、文旅景區、主題旅遊線路

……

從古代漕運到今天的沿線文旅產業帶

流淌了千年的運河水

依舊在為兩岸人民造福

  2022年5月25日,市民在河北滄州吳橋縣運河公園休閑遊玩。

  2024年4月23日,遊客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參觀遊覽。

  2024年4月26日拍攝的江蘇揚州高郵市的明清運河故道,現已變身為城市休閑公園。

  2024年6月10日,市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杭大運河岸邊觀看賽龍舟。

  2024年6月12日,遊客在浙江杭州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留影。

  2024年6月16日,遊客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參觀。

下一個十年

讓我們攜手努力

伴著大運河

流向更遠的未來

本期主持:張铖、徐嘉懿

記者:楊磊 季春鵬 鞠煥宗

圖片:陳之平 嶽國芳 高梅及 曹玉泉 

孫化奎 丁峻 徐邦 楊磊 楊宗友 牟宇 張铖 

鞠煥宗 季春鵬 陳鍾昊 翁忻暘 駱學峰

編輯:劉欣 尹棟遜 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