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侵襲「江南第一村」呈坎,700多年歷史環秀橋再受衝擊

6月19日,黃山入「梅」。

持續的降雨蕩滌著呈坎這座「江南第一村」。它位於安徽黃山風景區南麓,村里有上百處古建築。往常民居間河道里清澈的流水,一度變成了黃色,裹挾著樹枝、瓦片滾滾向前。

6月20日,呈坎八卦村景區臨時關閉。當晚,村里的「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環秀橋上的木結構橋亭被衝毀。

這不是環秀橋第一次被洪水襲擊。

2013年6月30日,呈坎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災,包括「中華第一祠」羅東舒祠在內的大量古建築受損嚴重,有700多年歷史的環秀橋被衝毀。隨後,當地進行了修復。

未被衝毀時的環秀橋。 圖源:呈坎八卦村景區官方公眾號未被衝毀時的環秀橋。 圖源:呈坎八卦村景區官方公眾號

洪水過境,衝毀橋亭

6月18日夜裡,呈坎村下起大雨。

這座村子聚集著不同風格的亭、台、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有明清古民居建築120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文物管理員羅文生有點擔憂,「這些古建築能不能挺得住?」

尤其是那座曾被洪水衝毀的環秀橋。

環秀橋是一座五孔石橋,位於呈坎村潨川河上,是溪東街和前後街的主要通道,建於元代。橋長26.65米,寬3.85米,高4.55米,2001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媒體報導,2013年6月30日,環秀橋被洪水衝毀。當地組織專業施救人員尋回了75%以上的木質構件,經過近1個月的修復,2013年底,環秀橋掛上牌匾,再現昔日風貌。

曾安婷(化名)在環秀橋附近經營一家民宿,臨河,門口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景緻,頗受外地遊客歡迎。

她向新京報記者回憶道,從6月19日白天開始,環秀橋下清澈的潺潺流水變得磅礴渾濁。直至6月20日下午5點左右,土黃色、濃稠的泥水開始漫進民宿。一樓一進水,廚房也無落腳之處了,「在呈坎,我們這裏算是地勢比較高的地方了。」

6月21日上午,曾安婷驚訝地發現,門外橋上的亭子消失了,「橋還在,但橋上的木質結構都被衝沒了。」

遊客張小米(化名)看到了亭子被衝垮的過程。當時是6月20日晚上大約六點半,雨勢猛烈,她在一家民宿二樓注意到,不遠處的亭子突然塌下來。

新京報記者從徽州區文化旅遊體育局獲悉,環秀橋因受洪水強烈衝擊,木結構橋亭被衝毀,石質橋面、橋墩暫時完好,無人員傷亡。

6月20日,洪水侵襲呈坎村。 受訪者供圖6月20日,洪水侵襲呈坎村。 受訪者供圖

古建受損,景區清淤

這次洪水中,還有部分古建築受損。

「長春社、羅東舒祠,還有一些古民居的一樓都進水了,有磚頭被衝走,但都沒有坍塌。」羅文生是呈坎村當地人,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了。

6月20日晚上,羅文生將自己主管片區的受損文物統計好,上報文物管理部門,「今天(6月21日)一早,文物管理部門就派人來查看情況了。」

6月21日上午,雨停水退。旅程計劃被打亂的張小米收拾好行李,準備動身離開。

前一天,呈坎八卦村景區發佈公告稱,景區部分區域存在積水情況,道路濕滑,為確保遊客的人身安全,景區臨時閉園。那晚,洪水漫進了民宿一樓,沒過膝蓋,張小米打消了出門溜躂的想法,「民宿沒電,水是涼的,我也沒洗澡。」

往外走的一路上,她瞧見已有推土機在河邊作業,之前被積水覆蓋的路面也裸露出來,一些房屋牆體破損,許多人在清理房內外的淤泥。張小米注意到,不少遊客和她一樣,也在離開景區。

6月21日上午11點,據呈坎八卦村景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工作人員正在抓緊時間清淤,景區的第一板塊和第二板塊已經正常開放,第三板塊暫時關閉。

景區工作人員在古建築院內清理淤泥。 受訪者供圖景區工作人員在古建築院內清理淤泥。 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吳淋姝 實習生 王晶璞 吳培鈺

編輯 彭衝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