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運載千秋 | 「皖」風吹過大運河

6月17日,柳孜運河遺址國家文化公園項目現場,工人們揮汗如雨,施工緊張有序進行。未來,待工程全部完工,昔日大運河橋上「人流如織」、橋下「舳艫相繼」的盛景,將於此「複活」。

公元605年,隋煬帝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鑿南起餘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的隋唐大運河。在江淮大地,大運河倒映出180公里的「安徽風景」。

大運河遺址。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大運河遺址。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千年已逝,「皖風」拂過。如今,歷經傳承與保護,這片土地上的大運河依然搖曳動人。

2014年,「大運河」文化遺產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北濉溪縣柳孜運河遺址、宿州通濟渠泗縣段「榜上有名」。皖北大地第一次有了驚豔世界的文化亮點。

一「帶」

——運河文化的「活化石」

大運河入皖,最先抵達的是安徽淮北。淮北市濉溪縣,一座柳孜運河遺址頗為矚目。

遺址經1999年、2012年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唐桑治時期的河道、河堤、石築橋墩、道路等重要遺蹟,出土8艘木質沉船等諸多文物。1999年,柳孜運河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作為大運河遺產點,柳孜運河遺址為千年來古運河之謎揭開了謎底,證明了通濟渠的確切走向。時至今日,柳孜運河遺址在保護髮展中形成一條集「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為一體的「大運河文化景觀帶」。

2018年5月,中國大運河淮北濉溪柳孜文化園開園。依託柳孜運河遺址核心保護區,文化園在保證遺址不受破壞的基礎上,建成集生態園林、採摘、水上樂園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眼下,這裏正在建設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北段),將柳孜運河遺址昔日繁華景象,重新「複活」於世人眼前。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北段)施工現場航拍。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北段)施工現場航拍。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大運河遺產首先就是要在不破壞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利用。」濉溪縣文物局局長李彬介紹,未來柳孜運河遺址將建遊客接待中心、研學中心等相關設施,在加速運河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同時,進一步讓運河文化煥發新生。

一「牆」

——博物館的「一眼千年」

再向東,大運河的「腳步」踏上了宿州市。

這是一座因運河而生,又因運河而興的千年古城。自古以來,大運河被宿州人視作母親河。

宿州市博物館三樓,一面牆便是「一眼千年」:千年大運河的地層剖面被「掛」在走廊牆面。長53米、高4米的剖面圖,宛若一幅巨型「壁畫」,從歷史的幽光里走出,訴說著大運河昔日的榮光。

這幅「壁畫」並非藝術之作,它來自幾十公裡外的靈璧鳳山大道隋唐運河遺址。遺址因靈璧縣鳳山大道的修建而被發現。2021年8月至次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人員對此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考古挖掘。其成果被評為2020—2021年安徽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靈壁鳳山大道考古發掘運河河道剖面。宿州市博物館供圖靈壁鳳山大道考古發掘運河河道剖面。宿州市博物館供圖

幾十公裡外的河道剖面,緣何能被「搬進」博物館?

過程融合了現代科技。形像一點兒說,該過程就像在河道剖面圖上貼上了一張膏藥,當膏藥取下,河道剖面上的淤土和沉積物也因附著於膏藥上一道被取走。

實際上,這張「膏藥」是用特製的膠水與紗布製成的,揭取後,還要經過清洗、殺菌、脫鹽、脫酸、陰乾等多道程序,最後製成的河道剖面展品可以保存數十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剖面尺寸巨大,施工人員將其分割成許多個小塊,並逐一編號,一塊塊抬進展廳,再根據編號將其重新粘連合體安裝上牆。

河道剖面上粗糙的泥沙淤積層,及其夾雜著的石塊、瓦礫、陶瓷片、動物骨骼等,一一構建起大運河運載千年的「時間密碼」。這讓大運河兩岸人們,僅在博物館內即可瞻仰厚重的歷史。大運河文化的傳承也因此愈加可親可見。

一「水」

——千年「活水」今依流

再往東,宿州市泗縣,大運河給安徽留下最珍貴的一段活水。

地處皖蘇交界的泗縣境內,有一條28.1公里長的「活運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穿越泗縣「十里井」的5.8公里故道保持著最為完整的運河原始風貌,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的唯一活態遺址,成為大運河通濟渠段7處世界文化遺產點(段)之一。

大運河泗縣段「活運河」。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大運河泗縣段「活運河」。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到了泗縣,大運河的古韻何以被「定格」?

在泗縣境內,運河西口與唐河相通,在泗縣縣城境內注入環城河,與石樑河相接,向南與新汴河水系相連,向東與新濉河彙通,整個泗縣運河故道水系發達,循環相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活態水系,這也是泗縣段運河保留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實現大運河泗縣段的保護傳承利用,近年來,泗縣先後對大運河沿線環境進行整治,聘請專人對運河管護工作進行巡查,實時開展大運河段沿線監測管理工作,統籌推進泗縣大運河文化帶相關建設等。

泗縣嗬護著大運河,大運河也成就了泗縣。隨著一批文旅項目陸續完成,泗縣每年通過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文旅活動吸引遊客10萬餘人次。

運河悠悠,「皖」風徐徐。一「河」一「地」攜手奔赴,保護與傳承的故事仍在這片土地上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