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紮堆做近視手術,專家提醒不能一勞永逸

    陳躍國正在給一名打算報考警校的高考生做眼睛檢查。這名計劃做近視手術的考生是外地患者,為了來做近視手術坐了10個多小時的火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攝

    小林是2024屆高考生,近視600多度,為了通過徵兵體檢,高考結束後第5天,他在廣州一家眼科醫院做了近視矯正手術。

    等待手術時,工作人員放了音樂幫他放鬆心情。躺上手術台,小林感到緊張害怕,但因為眼裡已經滴過麻藥,不到5分鐘,手術在無痛中結束了。「做完手術第一晚比較不舒服,流淚、酸澀、(看東西)有點模糊,第二天就好很多。」在這最長的暑假,小林將摘下從小學四年級就戴上的眼鏡。

    高考結束後,各大眼科醫院迎來近視矯正手術小高峰。6月18日上午,記者走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眼視光學專科主任陳躍國教授的診室,半個小時里,便有兩名剛剛高考完的學生為通過體檢而選擇做近視手術,一個為報考警校,一個為參軍入伍。

    國內做近視手術患者平均年齡二十六七歲

    「6月10日以後,來檢查和做近視手術的人一下就多了起來。」陳躍國表示,高考生中前來做近視手術的,多是因為報考大學的專業要求或參軍入伍的體檢需要,美觀需求的比例不大。國內做近視手術的患者平均年齡在二十六七歲,而歐美這一數字要加上5-10歲,「高考生把平均年齡拉下來了」。

    高考生賢明6月19日做了手術,他計劃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就申請報名參軍。另一名高考生吳迪還在計劃手術階段,他表示,除了視力,身體的其他條件能滿足報考警校的要求,如果考上警校,在軍事化管理下可以保證他減少接觸手機的時間,維持近視手術後良好的視力效果。

    由於體檢有時間要求,一些未滿18週歲的高考生也計劃進行手術。陳躍國解釋,原則上近視手術對年齡的要求是18歲至50歲,但只要家長及學生同意、檢查結果完全符合手術要求,醫院會適當為差幾個月成年的學生放寬年齡限制,以趕上體檢時間。

    在手術之前,醫院需對近視患者眼睛做全面檢查,項目包括:角膜厚度、裂隙燈下眼前節檢查、眼底檢查、裸眼視力及矯正視力、角膜地形圖、眼壓等,綜合角膜形態、近視度數、眼底狀況和眼睛過往疾病等因素,確定是否能進行手術以及採用哪種手術類型。

    目前,常見的近視手術主要為角膜屈光手術和晶體植入術(主要為ICL植入術)。與晶體植入手術相比,角膜屈光手術適用於度數相對較低的情況,主要有角膜板層手術,包括全飛秒和半飛秒,前者切口小,術後乾眼情況比後者輕,後者激光對位更為精準,適用於個性化的手術設計;此外還有表層激光手術。而針對高度近視,或角膜厚度及形態不適合做角膜屈光手術的人,醫生建議採用晶體植入術。

    「角膜屈光手術是‘減法’,它需要切削角膜,每100度近視切掉15微米的角膜;晶體植入術是‘加法’,相當於往眼睛里加一個鏡片,不動角膜的厚度。沒有哪種手術方法最好,而是哪種方法最合適患者。」陳躍國補充說道。

    近視手術不會一勞永逸

    陳躍國介紹,國內在1993年開始有了準分子激光近視矯正手術,發展30餘年來,手術已經非常成熟,「現在國內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做近視手術。有研究表明,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率近99%。」陳躍國說。

    「大部分近視患者可以做手術,但針對高度近視的晶體植入手術,有一些職業是不允許做的。」陳躍國解釋,這是由於高度近視做了手術之後,表面看沒有問題,實際上眼睛結構已經發生變化,而有的職業要求術前近視不超過600度。醫院要判斷患者的眼軸、視網膜和眼底是否發生了病理性改變,高度近視容易演變為病理性近視。

    除了應對體檢需求,近視患者還有美觀、運動、摘鏡等需求,因此陳躍國面對第一次問診的患者,詢問的第一個問題常常是患者的手術原因,進而作出判斷。

    陳躍國強調,近視手術不是做完就一勞永逸了。做完手術第一週,患者要避免揉搓眼睛,防止發炎;避免做對抗性強的運動,防止眼睛受傷。患者應在手術後一年內堅持定期複查,如出現後遺症,早發現、早處治。

    此外,年紀尚小的學生做完手術,需要注意避免過度用眼,防止近視度數上漲。他解釋,近視手術只是改變眼睛的屈光狀態,讓患者摘鏡,但沒有改變眼球結構,之後還是應該注意預防病理性改變,尤其「做減法」的屈光手術是不可逆的,「做不做手術都要避免外傷、強光刺激,眼睛越高度近視就越脆弱,越需要注意防護。」

    陳躍國提醒,日常生活中,近視患者應該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少熬夜、少喝酒。一些患者留著較長的劉海,陳躍國也建議剪短,「一是防止劉海掃到眼睛,另外劉海遮擋視線,尤其是單眼遮擋會加重另一隻眼的負擔,容易引起眼疲勞。」

    半飛秒手術對醫生和醫院要求更高

    6月18日上午,問診的患者中,高考生程鵬被建議做半飛秒手術,原因是其眼睛有散光,且眼角膜偏薄。

    陳躍國解釋,半飛秒針對眼部情況複雜的患者,「半」指的是手術過程中使用了兩種激光技術——一半為飛秒激光另一半為準分子激光,手術先用飛秒激光製作一個角膜瓣,然後把角膜瓣打開,接著用準分子激光進行屈光矯正,角膜瓣只是為了打開,提供一個臨時的工作空間,準分子激光才能做到個性化的設計,實現眼球精準自動化對位。

    「角膜就和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同。比如都是100度的散光,聽起來似乎一樣,但不同患者角膜的形狀千變萬化,現在只有準分子激光才能做到對不規則角膜的矯正。半飛秒手術可以使眼睛獲得超過戴眼鏡的視力。」因此,陳躍國表示,在個性化的手術設計層面,半飛秒手術對醫生和醫院的要求相較於其他近視手術更高。

    (應受訪者要求,小林、吳迪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納 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2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