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享單車「換道」電助力單車 永祺車業上市「告吹」

奔波一年半,永祺車業最終撤回上市申請,IPO之路暫告一段落。永祺車業主營單車業務,2020年前後受益於共享單車紅利,業績一度增長。不過,隨著共享單車歸於平靜,相關業務出現虧損。

如今,永祺車業瞄準電助力單車、滑板車等業務;不過,公司市佔率不高,產品毛利率不高,研發費用佔比低,也製約了公司的發展。與此同時,單車上市公司發展也是壓力重重。永祺車業此時撤回IPO或也是明智之舉。

永祺車業微信公眾號截圖。永祺車業微信公眾號截圖。

哈囉出行和美團單車曾是客戶,共享單車業務一度虧損

6月20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因永祺(中國)車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祺車業」)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其滬市主板IPO審核。

永祺車業成立於2000年,主要從事中高端單車、電助力單車、滑板車、共享單車等綠色出行產品及相關配件的設計、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2023年1月,永祺車業披露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2020年-2022年,永祺車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52億元、22.29億元和19.51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243萬元、8247萬元和9067萬元。

永祺車業子公司成都哈祺、成都永勝主要從事共享單車業務。公司招股書顯示,哈囉出行和美團單車分列公司第三大、第四大客戶。隨著公司產品結構發生變化,共享單車業務減少。2021年開始,美團單車與哈囉出行先後退出公司前五大客戶。

招股書顯示,永祺車業2019年-2022年共享單車業務收入分別為3.74億元、6.37億元、1.48億元、617萬元。同期,毛利分別為2008萬元、3565萬元、-411萬元、-238萬元。

2019年-2022年公司共享單車業務整體投資淨損益為虧損,其中共享單車業務達到頂峰的2020年為盈利,其餘年份呈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2023年9月,永祺車業在回應交易所問詢時表示,2021年以來受部分共享單車投放城市管理政策調整及投放量相對飽和等影響,共享單車客戶訂單需求減少。由於業務量減少以及共享單車業務本身毛利率水平較低,公司逐漸收縮共享單車業務,將生產經營重心轉移至其他整車及配件產品。

改換滑板車和電助力單車賽道,目前公司市佔率低

收縮共享單車業務的同時,公司開拓了毛利率水平較高的中高端單車及車架產品相關業務,其中滑板車和電助力單車便是新方向。此次,永祺車業募資金額6億元,其中有3.78億元資金計劃投向年產330萬輛單車(電動助力車)及零部件項目(一期)。

根據灼識諮詢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滑板車市場規模為19.9億美元,2018年到2022年全球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4.1%。不過,我國的滑板車市場競爭格局呈現「一超多強」局面。行業排名第一的九號公司市場佔有率達到47.9%,前十大廠商市場佔有率合計75.1%。意味著,其他九家品牌佔有率只有27.2%,永祺車業面臨激烈競爭。

近年來,電助力單車風靡歐美。根據灼識諮詢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電助力市場規模為187億美元,2018年到2022年全球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2.5%。2022年中國電助力單車市場規模為153.30億元,2018年到2022年中國市場復合增長率達到35%,在全球電助力單車市場中的比例為10%左右。

目前,國內電助力單車市場較為分散,前十五大電助力單車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均未超過15%,前十大廠商市場佔有率合計為61.3%。根據灼識諮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永祺車業單車市佔率2.34%,排名第七;滑板車市佔率1.46%,排名第九;電助力單車市佔率1.74%,排名第十二。

雖然市佔率並不高,但永祺車業對未來信心滿滿,公司表示,隨著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將利用自身優勢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開拓市場份額及鞏固行業地位並不斷克服存在的競爭劣勢。預計公司的業務未來市場空間良好。

公司毛利率低、研發費用低,同行業上市公司難言樂觀

永祺車業2019年-2022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76%、8.28%、10.14%和12.09%,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滑板車業務毛利率較低且存在顯著波動,共享單車業務毛利率由正轉負。

同期,永祺車業投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667.75萬元、669.10萬元、834.23萬元和412.1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40%、0.33%、0.37%和0.40%,可比公司平均值為2.24%,遠低於同行水平。

產品毛利率低,公司研發支出少,創新水平有限,永祺車業主動撤回IPO申請或是知難而退,畢竟單車上市公司生存也十分艱難。

當前,單車相關業務收入超過主營業務收入50%的A股上市公司,僅有上海鳳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路股份有限公司、久祺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

其中,中路股份除了從事單車及零部件製造銷售外,製造業業務範圍涵蓋保齡球設備及其相關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保齡球場館的建設與經營、靹米皮皮革的生產及銷售業務以及公共單車租賃服務。2022年,中路股份單車與童車業務營業收入佔比達到71.21%。久祺股份和上海鳳凰的主要產品均為單車整車及其零部件和相關衍生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

上述公司也在承壓,中路股份近年來業績徘徊不前,公司營收從2019年的5.85億元上升至2023年9.73億元,不過,歸母淨利潤出現兩年大額虧損,2019年虧損6303萬元、2022年虧損7634萬元,2023年盈利2410萬元。

上海鳳凰也因共享單車一度有高光時刻,2021年營收達20.58億元,歸母淨利潤1.04億元,到了2022年急轉直下,營收16.10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3.08億元,這五年的淨利潤還抵不上當年虧損。

久祺股份業績也在震盪,2021年營收達到峰值37.10億元,歸母淨利潤也達到2.05億元;不過,公司此後兩年業績雙降,202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6.57%。

單車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與市值也不高。截至6月21日收盤,中路股份報收14.93元/股,市值47.99億元;上海鳳凰報收8.55元/股,市值44.06億元;久祺股份報收11.77元/股,市值27.43億元。

放眼行業,上海鳳凰和中路股份(永久品牌)是國內知名單車品牌商,先後於1993年和1994年上市,曾享受到行業發展紅利。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單車行業已不複當年,永祺車業此時謀上市,多少有些不得其時,撤回上市或是明智之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方靜怡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