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西野》上影節首映,陸川希望更多年青人投身動物保護事業

新京報訊(記者滕朝)6月21日,聯想集團攜手導演陸川拍攝的紀錄片《西野》,在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紀錄片《西野》首映發佈暨AI PC賦能創作者經濟研討會。這部紀錄片是陸川導演與聯想集團宣佈建立聯想猿創AI影像實驗室後,雙方合作推出的首部作品。

紀錄片《西野》海報。紀錄片《西野》海報。

此次紀錄片鏡頭聚焦的西野,全稱西寧野生動物園,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不同於傳統動物園,「西野模式」堅持以救助野生動物為核心,盡力保持每一個野生動物的自然行為。在野外受傷的動物們,在西野得到救助和治療,經過專業評估其具有回歸野外生活的能力後,將被重新放歸野外;對於無法回歸野外的動物,西野則是它們的避風港。

活動現場,陸川很是感慨,自2004年的《可可西里》,到2016年的《我們誕生在中國》,再到現在的《西野》,幾乎每隔十年,他都會有一部野生動物環保主題的作品與觀眾見面。紀錄片《西野》是陸川在製作電影《749局》的間隙中完成的,曆時一年半時間。距離電影《可可西里》上映已經20年時間,陸川談及這20年自己身體的一些變化。拍《可可西里》的時候,他可以在崑崙山山口跑步,在玉樹的籃球場上打籃球,甚至在無人區追狼,身體好得不得了,後來再去可可西里,只要一上去當天晚上就開始流鼻血。拍《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時候再去無人區,身體反應已經很強烈,「你得承認去拿身體挑戰這個事情,已經有點累了,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年輕導演扛起這個事情,讓他們感受到做這類影片的意義和責任」,陸川說,團隊邀請了年輕導演劉清予一起合作做這部紀錄片,而導演劉清予一次次奔赴西寧,在那裡紮了將近一年時間。

陸川坦言,從來沒有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要拍攝野生動物環保主題的影片,沒想到20年拍了三部作品。他希望年輕導演能夠踏入這片迷人的領域,在未來創作的規劃中,拿出一點時間做這個創作。在做《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時候,讓陸川印象深刻的是,在召集野生動物攝影師時,要從18個人中挑6人,讓他們進到6個無人區,這18人算是全世界最頂級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可惜沒有一個國內的團隊。他曾跟一個攝影師說,你拍得這麼好,下一部故事片跟我拍吧。結果對方拒絕了,他要去拍紀錄片,扛一個機器,頭也不回地進了荒漠。陸川很希望,中國也有一票這樣的年青人能夠投身這樣的事業,去扛起這個事情,用影像的方式去記錄當下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讓更多人保護它們。

編輯 佟娜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