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中國|對話遊本昌:活到老、學到老、樂到老!

  從出演《濟公》《繁花》等影視劇火爆,到近期退出參評白玉蘭獎給年青人更多機會,耄耋之年的遊本昌對夢想赤誠的熱愛,對藝術事業的堅守,以及面對名利的高風亮節感動了很多觀眾。近日,新華社《秀我中國》欄目專訪遊本昌,一起聆聽91歲老藝術家的人生智慧。

  「表演藝術是很幸福的一個專業,好好享受這個專業帶給我們的愉快,既是我們的天職,又是我們的使命,這才是我們的初心。」

  回憶起多年的龍套生涯,遊本昌樂觀地表示,艱辛但值得,那是一段既能積累表演經驗又能磨煉心性的時期。「如果這台戲,我的水平就夠跑一個龍套,我就願意跑這個龍套。因為一台戲是好的,我覺得我也很光榮。」

  從「跑龍套」到備受矚目的主角,再到晚年依然活躍在螢幕上,遊本昌用他的執著與熱愛書寫了一段不凡的演藝歷程。

  去年,因在影視劇《繁花》中出演「爺叔」一角,遊本昌再次走進大眾視野。談及拍攝過程,遊本昌笑著回答,「不辛苦,很幸福!」

  當問到為何放棄參評白玉蘭獎,遊本昌說,「我已經拿了‘品質巨匠’(榮譽稱號)了呀,劇組里很多人都夠獲獎的水平,不要再去爭了,就讓年青人們多多地得到鼓勵!」

  「您覺得不同時代,好的藝術,它們有什麼樣的共性?」遊本昌回答說,文藝作品形式可以是多樣的,但好的文藝作品應當具備真摯、真誠、善良、善意、美好、美麗等特質。入行73年的他,始終對藝術存有敬畏心,致力於通過藝術作品傳遞文化和價值觀。

  2018年,85歲的遊本昌開通了短影片帳號,至今仍在不斷創作。他說自己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刷短影片,「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有沒有給我的消息,看完才能放下心來。」

  當記者問,「一本書或幾十集的電視劇,短影片用很短時間解讀完,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這種所謂的碎片化隨著慢慢地積累,文化修養會慢慢上升,急不得、惱不得,也不是什麼壞事。有些作品確實長得太囉嗦了,老是從盤古開天地說起,那顯然沒有必要,這些都不是藝術,都是有其他雜念,或者佔有時間,佔有所謂的流量。」遊本昌說。

  他還鼓勵年青人,「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因眼前的困難而挫敗,要向著未來,繼續向前。

  對今年的高考學子,遊本昌不僅送上溫暖祝福,還有善意寬慰。「不是只有考大學才有前途,考不上了就沒有前途,不是的。高考是一個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點,但是人生路是很長的,不能把這個看得太重了。受挫折,再爬起來,人生之路就是這樣。」

  「要學習,關鍵是這一輩子要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最後一定會快樂到老!」

  出品人:孫誌平 儲學軍

  監製:幸培瑜 徐明偉

  製片人:李傑 楊昱

  主持人:張揚

  策劃:劉洋 郭良

  記者:馬原馳 趙世通 李楨宇 徐思鈺 麥淩寒 桑治育澤 李楠 胡濤 王映茹(實習) 郝世琨(實習) 曾思琦(實習)李安桐(實習)

  編輯:吳龍 郝一林 陶冶 田甜 董博涵 劉瀟 李宗胤

  統籌:張文靜 戚偉

  特別支持:竹葉青茶業

  新華社音影片部 新華網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