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混搭模式添趣味,北京今年將改造提升20處綠隔公園

新京報記者今天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北京將在三五年內持續改造提升綠隔公園功能,今年全市將在昌平區東小口森林公園、朝陽區常營公園、石景山區老山城市休閑公園等20個公園實施綠隔公園功能提升工程。

京城森林公園新添「濕地之眼」

在京城森林公園東園,一處波光粼粼的濕地為盛夏帶來了清涼氣息,岸邊的蘆葦、菖蒲、紫穗槐隨風輕搖,水中的綠頭鴨在蓮葉間嬉戲,漫步木棧道,夏日的寧靜感撲面而來。這裏原本是一處荒蕪的坑塘,引入再生水並補植了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後,「濕地之眼」引來了不少水鳥和魚兒,為公園增添了靈氣和活力。

京城森林公園東園,遊客漫步木棧道。何建勇 攝京城森林公園東園,遊客漫步木棧道。何建勇 攝

位於朝陽區平房鄉的京城森林公園建於2012年,包括它在內,大多數一道綠隔地區公園最初建設時都以「綠起來」為主,普遍存在設施老舊、功能簡單等問題。此次改造提升,京城森林公園不僅營造了水面和親水空間,還建設了自然教育步道標識系統。

步道兩側設置了不少中英雙語的標識牌和互動裝置,有的能翻頁,有的還有轉盤、能拓印。用手機掃二維碼,可以瞭解園中的動植物,還能聆聽各種鳥鳴。豐富的生態體驗,讓逛公園變得趣味十足。

「公園還根據市民需求,營造了兒童活動、森林康養、野餐露營等場景空間,方便大家就近享受自然美好時光。」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大鵬說,和東園一路之隔的西園打造「森林之眼」,遊客可以看到更加多樣化的植物。

京城森林公園東園,遊客通過科普標識瞭解濕地內的動植物。何建勇 攝京城森林公園東園,遊客通過科普標識瞭解濕地內的動植物。何建勇 攝

去年綠隔地區公園改造增加野餐、帳篷等功能區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生態保護修復處副處長劉春瑩介紹,2023年,北京完成了20處綠隔地區公園的改造提升。京城森林公園正是其中一處,這些公園因地製宜劃分健身、親子、野餐、帳篷等不同功能區,如京城森林公園主打自然教育型公園,八家郊野公園、朝來森林公園側重森林運動,而鴻博公園、綠堤公園建設了觀鳥科普區等。

2024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將在東壩公園、綠堤公園、管莊公園、八家郊野公園、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奧北森林公園等重點綠隔地區公園中開闢綠隔地區公園新場景,以科普講解、互動體驗、研學教育等形式開展多場自然教育系列活動,把這些地區公園打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自然課堂,助力花園城市建設。

森林+教育、森林+健康、森林+運動、森林+藝術、森林+閱讀……森林的「混搭模式」將在北京綠隔公園中打造出更多有趣的場景。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陳靜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