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該如何「強芯健腦」

    6月17-18日,2024首屆中國(重慶)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本次大會聚焦汽車基礎軟件開源共建,旨在構建中國智能汽車軟件開放生態,構築安全可靠的汽車數字化底座,助力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如今,汽車正逐步從功能產品向智能產品升級迭代。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優秀的操作系統,即使汽車的質量再好,那也只是‘沙灘上起高樓’。如果‘缺芯少魂’的問題不解決,那麼汽車產業一定走不快,更走不遠。」兩年前,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的發言一度在汽車圈刷屏。

    毫無疑問,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正如苗圩所言,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車用操作系統的研發正經歷日新月異的迭代,成為眾多車企競爭和深耕的重點。

    多方協同共同構建開源生態

    當前汽車行業正在發生重大的產業變革——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車路雲一體化等一系列顛覆性的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引發汽車創新鏈、技術鏈、產業鏈的加速重構。

    「其中,車用操作系統和車載高性能芯片,無疑是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的基石和底座。作為連接和統一管理硬件、軟件及用戶的核心樞紐,它們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出行行業獨立分析師徐宏對記者說。

    因此,站在汽車智能網聯趨勢與技術變革的關鍵節點上,如何快速凝聚產業力量、打破技術壁壘、創新生態模式,更好地打造新一代中國汽車基礎軟件技術,推動共建、共創、共治的開源生態發展,成為汽車行業從業者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當前很多的車用軟件,都是在國外開發系統上進行開發的。想要對這些應用軟件進行創新有一定的難度。與此同時,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信息安全領域來看,這些應用軟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風險很大。」近日,在2024首屆中國(重慶)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直言。

    在付炳鋒看來,車用操作系統是汽車產業的底層核心共性技術,其重要性不亞於一國的基建設施。因此他呼籲各方要重視車用基礎軟件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可控的開源操作系統,尤其是深植在芯片底層的內核操作系統。

    針對這一話題,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羅蕾指出,當前智能汽車上的電子電氣架構逐步向「中央+區域」的方向發展。當汽車的軟件代碼量超過3億行時,會形成非常複雜的一個軟件體系,想要進一步探索發展,就必須軟硬件協同,進行分層解耦。

    「軟件和硬件協同起來,將是必然的趨勢。」羅蕾表示,任何一家企業無法完全自主研發所有的內容,開源開放是底層基礎軟件常態,是創新的一個方式,也是生態建立中非常好的策略,它將進一步改變軟件開發的形態和商業模式的發展。

    中電太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翊持同樣的看法。他坦言,汽車從業者都不希望被別人「卡脖子」,這也造成了大家幾乎都紮堆進行全鏈條的軟硬件體系研發的情況。

    然而這種「集中紮堆式」投入,很容易造成技術的重覆研發和彼此系統的不兼容。「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提出了‘開源安全車控操作系統’的方案,希望能夠把車控操作系統進行開源,各大車企在開源社區裡面共同研發、共同投入。把‘合縱’變‘連橫’,讓不同的車企可以基於自主需要,開發不同的車控操作系統發行版,以此支撐自己獨立的智能化體系。」呂翊解釋說。

    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鄭四發也認為,汽車操作系統開源共建,是中國汽車產業在汽車操作系統自主可控方面邁出的關鍵一步。

    他預測:「未來,中國車用操作系統必將走向開源共建的發展模式。通過行業共建模式,讓更多上下遊企業加入共同構建開源的生態,共創共享開源的成果,共同推動汽車操作系統及汽車產業的創新進步和跨越式發展。」

    RISC-V為智能化發展提供新思路

    「在經濟和科技持續發展的帶動下,中國已經成為開源大國,開發者人數和全球貢獻度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儘管開源已形成規模優勢,但這仍然遠遠不夠,我們要從開源大國向開源強國邁進。」

    記者瞭解到,目前開源已經從軟件領域逐步升級到硬件領域。因此,想要在更高水平中持續高效開源,絕非一件易事。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一方面對算力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另一方面,需求也開始向個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RISC-V是滿足當前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時代的佳選。」倪光南對記者說。

    記者獲悉,開源RISC-V是一種全新的芯片精簡指令集架構,開放程度非常高。目前它已經得到了全球70多個國家、4000多個會員單位、上萬名開發者的加入,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據介紹,RISC-V有技術和開源兩大優勢。「作為新架構,它的技術簡單,很容易使工程師掌握。」倪光南表示,「與此同時,它採用模塊化的方式,乾淨簡潔並易擴展,可根據需求進行定製。根據諮詢公司Cartner的估計,到2029年,這種架構會佔到處理器25%左右的份額。」

    事實上,RISC-V的推廣應用,只是汽車產業尤其是智能網聯汽車芯軟融合、開放開源的一個縮影。

    「總體上看,全球車用操作系統、高性能車載芯片產業尚未成熟並在持續革新,發展格局仍然沒有鎖定。」徐宏表示,車用操作系統的成功既要具備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特徵,更要形成包括芯片、工具鏈、應用軟件、標準檢測在內的生態體系。

    為推動車用操作系統發展,需要軟硬結合,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產業生態的建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認為可以從多個方面發力。

    首先要加快攻關車規級計算芯片、車用操作系統、基礎平台、核心算法等一系列的核心技術,推進各類功能應用快速上車驗證,以技術創新打造拳頭產品,逐步豐富體系,強化系統性方案能力。

    「無論是行業主管部門,還是產業聯盟等,都應從多層面、多維度,進一步增加供需雙方的信息交流,形成以整車企業為引領,核心產業鏈主要企業為支撐的高效協同機制。」劉文強說。

    此外,劉文強指出,在汽車智能化時代,汽車功能將依賴底層硬件、中間層操作系統、上層應用程序的軟硬協同合作來實現。汽車產業未來要加速實現軟硬件分層解耦,以滿足車用操作系統與芯片的高效適配。

    「需要注意的是,汽車從業者們要基於汽車芯片未來應用場景,提前佈局汽車芯片的新一輪的標準製定工作,特別是中國檢測認證標準體系的構建。」劉文強補充說,「還要面向大眾的智能汽車消費需求,提升產品定義能力、市場營運能力以及生態的構建能力。」

    「芯片是信息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我們應發揮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才優勢,大力支持開源創新,通過積極擁抱開源,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和科技治理,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倪光南如是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誌遠 記者 張真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2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