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一電池廠著火致23人窒息死亡,鋰電池著火後該如何自救?

當地時間6月24日10時30分(香港時間6月24日9時30分)左右,南韓京畿道華城市一鋰電池廠發生火災,目前已致23人(包括17名中國公民)死亡,8人受傷。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遇難人員全部死於窒息。

據韓聯社報導,事發後,消防部門派出159名消防員和63台設備。由於鋰電池火災難以用常規方式完全撲滅,且現場火勢較大,滅火工作並不順利。先遣人員抵達現場時,工廠內部的電池仍在爆炸,火勢快速蔓延。當地時間24日15時10分左右,火勢才基本得到控制。

鋰電池火災有何特點?為何滅火難度大?一旦起火該如何自救?6月26日,新京報記者就此諮詢北京市豐台區消防救援支隊戰訓高高員苗海青。他表示,由於鋰電池燃燒後會產生有毒氣體且不易被撲滅,一旦電池企業起火,員工應第一時間逃生,如果是家裡的鋰電池著火,可將其扔進水桶或丟到室外,並立即逃生。

6月25日,京畿道起火電池廠搜救現場。 圖源:韓聯社6月25日,京畿道起火電池廠搜救現場。 圖源:韓聯社

鋰電池火災易致人中毒窒息,常見滅火器難以完全撲滅

據瞭解,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自放電小和壽命長等優點,在電動單車、電動汽車、電子消費品和儲能等領域被廣泛使用。但是,它的風險也不可小覷。

據苗海青介紹,從原理上看,鋰電池起火的原因主要是過充或短路等導致的熱失控。此外,鋰電池受到撞擊、長期涉水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機械損壞,都有可能導致供電系統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短路,從而引發火災。鋰電池火災具有事故突發性強,火勢蔓延迅速,燃燒溫度高,滅火技術要求高等特點。當電池熱失控時,會釋放出大量易燃可燃氣體,導致燃燒速度極快,並伴隨爆炸。

上海消防研究所試驗數據表明,鋰電池燃燒時,火焰噴射的最遠距離達五米,火焰最高溫度可達916℃,遠高於常規汽油400℃的燃燒溫度。

苗海青解釋,鋰電池燃燒爆炸時,含鈷的正極材料會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含鈷氧化物,負極材料受熱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質,電解質等材料在高溫下會產生大量的烯烴、烷烴、醚等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會導致被困人員中毒窒息。

此前,北京消防部門曾和某汽車公司聯合開展鋰電池滅火試驗。試驗人員將多塊鋰電池電芯捆綁,使用電加熱片加熱其中一塊電芯,電芯熱失控後,外殼鼓包破裂,立即起火,相鄰的電芯接連起火。試驗人員使用多種滅火器滅火,效果均不理想,泡沫滅火劑、水基底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可以在短時間內撲滅明火,但無法阻止其複燃。

苗海青解釋,鋰電池中的一些成分在高溫下會生成氧化物,即使在缺氧環境下也能繼續燃燒,通過窒息來滅火無濟於事,而且電芯外部被外殼包裹,滅火劑一般很難作用於電芯內部。如果家中鋰電池起火,常用的干粉滅火器只能撲滅周邊火焰,無法有效阻止鋰電池熱失控,明火被短暫撲滅後仍會繼續燃燒。

鋰電池滅火試驗中,起火的鋰電池。 圖源:豐台區消防救援支隊鋰電池滅火試驗中,起火的鋰電池。 圖源:豐台區消防救援支隊

鋰電池企業發生火災後,人員應第一時間逃生

新京報記者查看此次京畿道電池廠火災事故監控錄像發現,鋰電池冒煙並燃燒時,有工人嘗試用滅火器滅火,但未能撲滅,白色濃煙迅速蔓延至整個工作間。工作間內,大量電池堆放在一起,旁邊還有紙箱等可燃物。起火後,這些電池發生了三次爆炸。

苗海青提到,鋰電池生產、儲存企業應當按照消防規定,安裝煙感報警器、消防噴淋系統、牆壁消火栓、排煙系統、防火捲簾等等,也應當對員工進行消防培訓、組織消防演練。因鋰電池火災不易撲滅,發生火災後,人員應當第一時間從安全通道逃生。

除此之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的消防自防自救力量應對初期火災進行撲救,防止火勢進一步擴大。按照各地消防規定,重點企事業單位會建立微型消防站,以及時撲救初期火災,也會配備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水槍、水帶等滅火器材,外線電話、手持對講機等通訊設備,以及消防頭盔、消防防護服、防護靴等裝備。

「如果穿上消防防護服,戴上面罩,就能有效防止自防自救力量在撲救鋰電池火災時吸入有毒氣體。但自防自救力量適合撲救初期火災,如果火情迅速擴大,併發生爆炸,自防自救力量易受傷,應儘早撤離起火現場。」苗海青說。

一旦家中鋰電池著火,可丟入水桶或噴淋大量水

而在生活中,電動單車、電動汽車起火是更常見的鋰電池火災。

苗海青表示,對消防救援人員來說,電動單車和電動汽車火災具有火勢大、煙霧大、易爆炸的風險。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2024年2月22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一高層住宅內曾發生一起電動單車鋰電池火災。監控顯示,電池充電後不一會兒就冒出了白煙,車主把電池移動到樓道走廊後不到十秒鍾,電池起火,之後發生數次劇烈爆炸,火光四射,濃煙很快充滿整個走廊。消防救援人員迅速前往現場處置,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如果是停在室外車棚里的電動單車起火,可能會導致周邊多輛電動單車起火,並引燃車棚附近的可燃物。消防員會用大量水噴淋在起火點,使其降溫,從而停止燃燒。」苗海青指出,居民不應將電動單車電池等大容量鋰電池帶入室內。

苗海青還提到,如果電動汽車在駕駛時起火,車主應當立即將車停在安全的地方,關閉汽車電源,遠離汽車,撥打119報警。

此外,苗海青建議,居民應當購買正規合格的鋰電池產品,充滿電後要及時斷開電源,避免長時間連續充電,使用時也不要擠壓和摔擊。儲存鋰電池的場所,應當避免潮濕、高溫,保持通風,遠離易燃可燃物,並儘量不要把鋰電池堆放在一起,避免多塊電池連續爆炸起火。

一旦家中的鋰電池著火,應立刻斷開外接電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將鋰電池丟入水桶,或向其噴淋大量水,使其溫度降低,從而停止燃燒。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應將鋰電池丟到室外,避免因吸入其產生的有毒氣體而窒息,並迅速逃生,撥打119求助。

2024年2月22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高層建築內鋰電池起火爆炸現場。 圖源: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2024年2月22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區高層建築內鋰電池起火爆炸現場。 圖源:通州區消防救援支隊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彭衝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