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讀懂進化論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全國政協第六場「委員科學講堂」講座側記

6月26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原所長周忠和以「進化論與人類未來」為題作科普講座。本報記者 齊波 攝

6月26日下午,中國桑治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來劇院座無虛席。全國政協領導、有關專委會負責同誌,部分在京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和西城區、海澱區政協委員代表,還有來自全國政協機關、教育部、中國科協、中國桑治慶齡基金會的有關同誌,部分科研工作者和大學、中學、小學師生代表等500餘人坐在台下,對即將開始的全國政協第六場「委員科學講堂」講座翹首以盼。

3點整,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走上講台,一場以「進化論與人類未來」為主題的科普講座正式開講。

「進化論的一個奇特好笑的特點,是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懂得進化論。」

「進化論是一張沙發,誰的屁股坐在上面,他就變成什麼形狀。」

一開場,周忠和就以這樣兩個「奇怪」的論述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大家全神貫注,細聽他詳述生物進化的神奇歷程。

從「達爾文與拉馬克的區別」「進化論的常見誤解」到「進化有方向性、進步性」,從「生命的起源」「我們是誰」到「我們今天在哪裡」「我們向哪裡去」,周忠和用自己專業的學科知識帶領大家一步步、一層層地揭開進化論的神秘面紗,瞭解生物進化的神奇歷程。一個個深奧的命題,在他的講解下,變得微觀具象;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拉近了聽眾與進化論之間的距離,更激發了學生們崇尚科學的興趣。

90分鐘的講座一結束,大家就爭先恐後舉手提問。

「所有的生物都在進化,為什麼只有人類擁有這麼高超的技術?」

「核廢水中生物的變異和正常的進化有什麼區別?」

「人類是逐漸向好演化的嗎?針對人類未來的進化,我們現在能做點什麼?」

「進化論能否作用於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進化在人類未來的進化中可能扮演怎樣的角色?」

……

同學們基於不同的關注點和學科背景爭相求解,現場氣氛快速而持久地熾熱起來。

周忠和耐性細緻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一問一答中,進化論不再遙遠陌生,學生們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也得到了增長與昇華。

「周忠和院士通過自己的深入研究和跨界思維把對不同學科的思考結合起來,梳理了進化論和其他新學說之間的關係,給今天在座不同領域的人都帶來了非常有益的啟發。」海澱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學生李陳正帆表示。

「進化生物學是一門科學,但它的影響已經遠遠超越了科學界,並對諸多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科學出發跨界探究人文、社會發展的歷史對未來或許會產生重要的啟示。」北京師範大學生命與科學院研究生王麗博說。

科學普及一頭連著科學工作者,一頭連著社會公眾,是推進科學發展、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挖掘和解決科學困惑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認真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邀請委員中的大家專家名家,面向社會舉辦不同層次的科普講座,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一名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普、傳授科學知識是職責所在,也是履職盡責的分內之事。」周忠和表示。

「下一步,全國政協將繼續以優質豐富的內容和喜聞樂見的形式,為提高社會大眾科學素質,為我國科技人才提供後備力量,為助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作出政協貢獻。」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徐延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