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求擴大對華芯片限制,日本擔憂:中方會報復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齊倩]據美國商務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6月26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美國華盛頓會見了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菲臘迪根、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三人在聯合聲明中重申了加強芯片在內「關鍵產品」供應鏈的重要性,同時對所謂「非市場措施」表示擔憂。

日本媒體《日經亞洲》注意到,這一聯合聲明雖影射中國,但卻全篇沒有提及中國。報導稱,美日在對華出口限制上持不同意見:日本擔憂,如果擴大管製,中方可能會對日採取反製措施。

從左至右:齋藤健、雷蒙多與安菲臘迪根(圖自《日經亞洲》,下同)從左至右:齋藤健、雷蒙多與安菲臘迪根(圖自《日經亞洲》,下同)

當日,雷蒙多、安菲臘迪根與齋藤健舉行了三方會議,討論了美日韓供應鏈合作問題。

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三人同意,繼續利用這一三邊機制促進關鍵和新興技術發展,加強三國「經濟安全性和彈性」,特別是半導體和電池等關鍵行業供應鏈的彈性。同時,美日韓三方將共同尋求「深化對先進技術出口管製的協調」,並對國際社會存在的所謂「非市場措施」表示擔憂。

《日經亞洲》認為,聲明全篇沒有點名中國,但所提「非市場措施」是在「含蓄地」針對中國。此外,齋藤健會後表示,在同日舉行的擴大會議上,與會者對中國「傳統芯片生產過剩」表現出「極大興趣」。

報導提到,更為重要的是,聲明沒有提及美國在幕後推動的對華更嚴格出口限制。

聯合聲明截圖聯合聲明截圖

隨著11月大選臨近以及中國電動汽車、光伏等產品暢銷全球,為攫取政治利益,拜登政府打起了上調關稅的主意,自去年起便動作頻頻。5月份,拜登政府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目標戰略產品」大幅提高關稅。

對於半導體領域,拜登政府同樣動作不斷。去年,日本和荷蘭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出台了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製措施。眼見中企在芯片領域取得突破後,美國「日益警覺」,開始呼籲對華採取更嚴厲的出口管製措施,包括限制現有芯片製造機器的維護和檢查服務。

就在不久前,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事務的副部長艾倫·埃斯迪維斯先後訪問了荷蘭與日本,在日本向日本經濟產業省施加了壓力,要求日方擴大半導體出口限制。

但《日經亞洲》報導稱,美國和日本在對華出口限制議題上持不同意見。

首先,日方認為,日本當前的限制措施旨在防止技術跨境轉移,但對於現有芯片設備的維護服務很難施加限制。報導提到,當前管製措施生效前,中企就儲備了大量設備和零部件。其次,日方還擔心,一旦擴大出口管製,中方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例如切斷關鍵礦產的供應,而日本對此沒有充分準備。

據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從2021財年起的三年內撥出約250億美元用於發展該國的半導體產業,各公司已開始加大投資。日本一名高級官員坦承:「我們反對擴大出口限制,這將阻礙該行業的發展。」

東京電子車間(資料圖)東京電子車間(資料圖)

近年來,日本與美國「你儂我儂」,企圖在台海、科技戰等領域「聯合製華」。去年7月,日本政府不顧警告開始對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採取管製措施,將尖端半導體領域的23個品類追加為出口管製對象。日本共同社稱,雖未點名特定國家或地區,但日方此舉明顯影射中國。

美國《財富》雜誌去年12月曾報導稱,面對美日聯合施壓,日本半導體企業卻拒絕退出中國市場,反而選擇通過擴大向中國銷售一些不受管製的的半導體設備,以抵消來自日本政府對華芯片出口管製的影響。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一直在投資「不太先進製程」的傳統芯片。

報導稱,亞洲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東京電子、日本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國際電氣兩家日企高管表示,儘管同時面對來自美日政府的限制,「他們也無法退出中國芯片市場」。

6月早些時候,《日經亞洲》援引官方數據指出,儘管日本出台了出口限制,日企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數量仍激增。截至今年3月份,日本已經連續第三個季度至少50%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到中國。

對此,全球性技術研究公司Futurum Group首席執行官兼首席分析師紐曼(Daniel Newman)接受美媒採訪時曾稱,不要低估中國自主研發先進芯片的能力。他分析稱:「我不會低估中國的能力和決心,他們會找到一種方法來構建下一代技術,並利用一些相對落後的技術來製造真正重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