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四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四大看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熊豐、馮家順

  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日前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次審議。去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對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會後,根據各方面意見,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修訂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

  圍繞近年來社會治安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此次提請審議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增加公民為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有權採取製止行為的規定;完善涉未成年人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規定;增加對違法出售、飼養烈性犬等危險動物,以及致使動物傷害他人的治安管理處罰等。

看點一:讓製止不法侵害更有底氣

  近年來,一系列正當防衛案件「激活」了正當防衛制度在刑事司法領域的適用,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專家指出,除了刑事司法領域,在實踐中,治安管理處罰領域的正當防衛行為也應釐清法律責任,促使執法機關敢於認定、善於認定正當防衛行為,避免出現在雙方衝突中,簡單認定為「互毆」,以及「誰鬧誰有理、誰傷誰有理」「各打五十大板」等「和稀泥式」執法,弘揚社會正氣。

  對此,草案二審稿增加一條規定,「為了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製止行為,造成損害的,不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法製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天昊表示:「這樣規定,一方面有利於構建銜接治安管理處罰與刑事處罰的規範體系,為公民對抗不法侵害提供完備的法律規範依據;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震懾不法分子,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法治社會建設,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看點二: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矯治教育措施相銜接

  近年來,一些未成年人嚴重犯罪案件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引發對「犯罪低齡化」的廣泛討論。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暴露出社會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前期介入干預不足。

  現行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細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將未成年人的偏常行為劃分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等,進行分級干預矯治。有的常委會委員、部門和社會公眾提出,現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措施不足以教育和懲戒違法的未成年人,建議治安管理處罰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相關矯治教育措施做好銜接。

  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未成年人的身份不能成為逃避法律責任的「擋箭牌」。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對依法不予處罰或者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依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採取相應矯治教育措施。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彭新林認為,這有助於避免未成年人滑向犯罪深淵,是以「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方式矯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公安機關在專門矯治教育中的職責,有助於促進專門矯治教育法治化運行。

  「根據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不同類型科學適用專門矯治教育,是完善專門矯治教育程序法治化的必要之舉,也是落實不良行為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的重要方面。」彭新林說。

看點三:擬增加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致其傷人的處罰規定

  不少家庭都會飼養犬隻作為陪伴,但有的人文明養犬意識不強、疏於管理,導致犬隻影響他人生活,甚至傷害他人。

  對此,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出售、飼養烈性犬等危險動物」,以及「致使動物傷害他人」的治安管理處罰。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認為,民法典中的相關規定強調造成後果的民事責任,此次將違規出售、飼養烈性犬等危險動物的情形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範疇,意味著公民有權向有關部門投訴,公安部門有權對當事人採取相應措施,體現出源頭治理的導向。

  草案二審稿明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出售、飼養烈性犬等危險動物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致使動物傷害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湛中樂認為,從警告、罰款到拘留,處罰力度逐步加大,這也充分體現了「過罰相當」原則。

  「關鍵是要明確‘烈性犬’的範圍。」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表示,目前全國多地多部門對「烈性犬」的範圍規定不一致,建議由有關部門牽頭對「烈性犬」進行科學合理的範圍界定。

看點四:對錶述不易界定、執法不易把握的予以修改完善

  去年8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的草案一審稿,對「在公共場所或者強製他人在公共場所穿著、佩戴有損中華民族精神、傷害中華民族感情的服飾、標誌」「製作、傳播、宣揚、散佈有損中華民族精神、傷害中華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論」等行為規定了治安管理處罰。

  有關方面和社會公眾提出,「有損中華民族精神」「傷害中華民族感情」等表述,主觀色彩較強,各有各的理解,其含義在立法上不易界定、在執法中不易把握,擔心執法中會損害公眾的正當權益和正常生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工作委員會發言人黃海華介紹,經廣泛徵求意見並綜合考慮,草案二審稿擬作出更有針對性、更具體的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