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六分鐘純享!在玉豬龍的「老家」,聆聽非遺「史詩說唱」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6月27日,內蒙古赤峰博物館大廳正中央,8名格斯爾非遺傳承人正在為遊客演奏史詩說唱《格斯爾讚》片段,佛音碗、四胡、蒙古大鼓等樂器齊鳴,悠揚的蒙古語說唱縈繞在人們耳邊。

《格斯爾》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講述的是蒙古族英雄格斯爾降妖伏魔、鋤強扶弱、造福草原的故事。史詩結構宏偉、氣勢磅礴,蘊含著蒙古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價值追求,體現著蒙古族人民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整個民族的智慧結晶和共同記憶。2009年,格斯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今年62歲的格斯爾非遺傳承人敖特根花向記者介紹:「我從小學習四胡,父母經常講述格斯爾的英雄故事,他的精神令我感動。」如今,她學習這項非遺技藝已經18年了,她非常開心地看到:黨和政府對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格斯爾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歡迎。「現在,我們在專門的格斯爾傳習所里排練,還經常去北京、山東、海南等地演出。」她說。

赤峰是《格斯爾》史詩的重要發源地和中心流傳地區,被譽為「中國格斯爾之鄉」。

演員後側牆壁正上方掛著,正是近幾年為大家所熟知的「玉豬龍」形象。這是一種發現於紅山地區的玉器,其形象被認為是龍的雛形,它的「老家」也是赤峰。

格斯爾、玉豬龍等一系列傳統文化符號,是赤峰博物館集中展示各民族共同物質精神文化的代表,這裏還聚集了赤峰地區各民族繁衍發展、交往交流的眾多歷史文物。近年來,博物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為主線,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引導人們認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歷史脈絡,不斷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兆敏 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