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數量全國前三的武漢,今年能留下30萬大學生嗎?

六月的武漢,是一座充滿離別與夢想的城市。一大批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奔赴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城市競爭之本、動能轉換之要、創新活力之源。每到這個時候,各地總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招才引智。上海市發佈了《關於做好2024年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重點區域就業創業,可按規定享受直接落戶等政策;重慶市製定了「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青年計劃」,每年「真金白銀」投入2.23億元,計劃到2027年,4年累計促進150萬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

在各地「搶人」大戰愈發激烈的情況下,武漢提出了今年「新增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30萬人以上」的目標,底氣從何而來?

武漢高校數量全國第三!

在最近教育部發佈的全國高校名單中,長江雲新聞記者梳理髮現,武漢市以83所高校位居全國高校數量第三名,在本科數量上,更是以46所位居全國第二。實力雄厚的教育資源和規模龐大的在校大學生,為武漢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創新活力。武漢也憑藉其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接連「放大招」,開啟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第一招!

落戶「敞開門」

為了招才引智,武漢帶著胸懷和誠意,秉持著「來了就是武漢人」的理念,進一步放寬大學生落戶條件。高等學校專科及以上畢業生(經教育部認證)、年齡不滿45週歲(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隨遷落戶。

在安居方面,武漢不僅要讓留漢人才「住有所居」,更要「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據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向長江雲新聞記者介紹,符合條件的畢業大學生,可申請人才租賃房,按照不高於市場租金的70%繳納租金,累計減免期限不超過3年。其中,高層次人才可免繳3年租金、全日製博士生免繳2年租金、碩士生免繳1年租金。很多安居項目已設置了公共食堂、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等,改造公共空間提供社交、學習、健身場所,提升居住環境。

此外,武漢還在武昌、江岸、江漢等區佈局設立多個「青年人才之家」,提供最長7天的免費住宿,畢業不滿6年的高校畢業生來漢就業創業均可享受。

在聯投新青年·花山河社區設立的「光穀青年人才之家」在聯投新青年·花山河社區設立的「光穀青年人才之家」

針對購買商品房的大學畢業生,武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各區還結合實際,製定實施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人才安居政策。

近期,東湖高新、江岸、洪山等區均出台人才購房補貼政策。例如東湖高新區對畢業6年內大學生購買本區新建商品住房的,發放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補貼、購房契稅補貼;對畢業2年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發放5萬元安居兌換券。江岸區對畢業6年內的博士、碩士、全日製本科生,在本區內購買首套新建商品住房,完成商品房合約備案的,按照博士4萬元、碩士3萬元、全日製本科2萬元給予購房優惠補助等。

第二招!

就業「迎進門」

有就業,才能寫好「聚才」「引才」「留才」這篇大文章。

武漢將「春招」這個關鍵的時間窗口牢牢抓住,成為了挖掘就業潛力的黃金時機。一系列「就在武漢」的校園招聘活動如烈火烹油般熱烈開展,共計102場。每場活動都如同一場盛大的人才盛宴,吸引了超過5000家企業踴躍參與,提供的崗位多達20萬個,猶如繁星點點,為畢業生們搭建起了專業化、精準化的求職平台。此外,徵集發佈的就業見習崗位達到8683個,同比增長40%,為畢業生參與社會實踐,實現穩定就業提供了高質量的緩衝區。

長江雲新聞記者瞭解到,在接下來的「金九銀十」等高校畢業生招聘最佳時期,武漢還將集中組織「就在武漢」國企專場招聘,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和機會。據悉,武漢預計全年統籌舉辦各類招聘活動800場,籌集崗位50萬個,徵集就業見習崗位1萬個,為「力爭留下大學生超30萬人」的目標再增添一分底氣。

第三招!

創業「送一程」

為加快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武漢針對在漢創新創業的青年,出台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政策舉措,拿出了「狠板眼」。

在創業融資支持方面,武漢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小微企業分別給予最高30萬元、5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額度,今年已發放貸款超8億元,真金白銀的支持為創業者們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信心。圍繞優勢產業精心設置8大賽道,共為200多個優秀項目給予扶持資金1000萬元,為創新的種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讓它們能夠茁壯成長。截至目前,武漢已扶持1.68萬人創業,帶動3.03萬人就業,形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創業畫卷。

此外,武漢今年還將開展創業培訓10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億元,舉辦第四屆「英雄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優秀項目落實扶持資金1000萬元,加快促進創業成果轉化。

今年,武漢地區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40萬人,截至6月中旬,已實現大學生留漢12.5萬人。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你願意在武漢就業創業嗎?你認為武漢今年「留下30萬大學生」的目標,能實現嗎?

監製 洪燕

編審 康耀方 林如峰

記者 冉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