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摸透電氣設備「脾氣」,練就「望聞問切」檢修本領

    程晨在工作現場。王雪琳/攝    程晨在工作現場。王雪琳/攝

    走進淮河能源控股集團煤業公司顧橋礦110KV變電所,一方紅外測溫儀實時顯示系統率先映入眼簾,屏幕全方位展示了變電所核心設備主變壓器的運行狀態。這一電力樞紐承擔著全礦100%負荷的供電任務,集團資深技師程晨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就設在這裏。

    1989年出生的程晨是全國技術能手龐士寶技能大師工作室的第一批學員,不僅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師工作室」,還接連獲得安徽省煤炭行業電工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2012年7月,從技校畢業的程晨通過招工考試,被分到顧橋礦供電一隊,負責井下電氣設備維修,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井下電氣設備維修與地面不同,設備停電不僅影響生產進度,嚴重時甚至會對礦井的安全生產造成影響。但是受到下井條件限制,每次能帶到維修現場的設備有限,因此為了提高維修效率,需要電工在下井前根據工友們的描述準確判斷出故障原因,然後選取合適的工具下井維修,這對年輕的程晨來說既是一項技術活兒也是經驗活兒。

    有一次10KV高壓設備出現故障,工作面的生產受到影響,班長帶著程晨處理,面對錯綜複雜的電路圖紙和井下工友們急切的眼神,程晨急得滿頭大汗卻又無從下手,有些專業術語更是聽也沒聽過,最後還是班長上手幫他解了圍。

    從此,他暗下決心,再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機會。上班時,跟在老技工後面認真觀摩學習,下班後,捧起厚厚的設備工作原理說明書,仔細研究密密麻麻的設備電路圖。有時候趕上廠家技術人員前來檢修,他就跟在後面搞服務,一有機會就找廠家刨根問底。

    通過日複一日的努力,程晨逐漸「吃透」了電氣設備,摸透了這些老夥計的「脾氣」,也練就一身「望、聞、問、切」的電氣檢修本領。

    可這依然不夠,對礦井新人來說,井下高溫、高濕的作業環境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程晨至今都清晰記得,他第一次下井的時候,還沒有走到工作面就已經滿頭大汗,「一低頭,汗像雨一樣往下滴,為了防止汗水弄濕電路板,只能不停用毛巾擦,維修結束後上井,毛巾都能擰出水來……」

    程晨笑著回憶道:「不管維修的過程多麼艱辛,每次設備恢復運轉後,工友們的眼睛亮了,這時候我就成就感滿滿,再累都值。」

    變化發生在2016年,企業通過出政策、建平台、重培訓等舉措,大力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讓很多一線工人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正巧礦上的技能大師龐士寶來到顧橋礦供電隊擔任支部書記,他想在礦區組建一支高水平的電工技能人才隊伍。很快,基本功紮實的程晨引起了龐士寶的關注。而對年輕的程晨而言,此時正處於工作的瓶頸期:「那時候下井檢查設備,上井維修設備,日子過得簡單,但心裡沒有奔頭。」就這樣,師徒二人一拍即合。

    在師傅的建議下,程晨主動走出井下電氣設備維修的「舒適區」,來到礦井供電的核心部門地面110KV變電所。「到地面後薪金少了一半,工作量卻增加了一倍,周圍的朋友都不太理解我的選擇。」然而無論別人怎麼說,程晨的態度都很堅定,井下供電系統單一,要想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就必須從礦井的整體供電系統開始學習。

    翻開程晨的筆記本,每一筆都記錄著他工作的點點滴滴。為了讓自己盡快熟悉設備升級後的電路分佈,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理清了變電所集控室的幾萬個端子排。參加技能大賽,為了提升剝電纜線的速度,他去做了「美甲」,只為增加指甲硬度;為了拿下技師資格證,他兩年滿勤上完了技師培訓課……

    近兩年來,顧橋礦充分發揮技能大師工作室作為青年人才培育「孵化器」的作用,不斷加強礦井機電骨幹力量培養,每年從採掘開修等單位遴選約10名青工,利用半年時間脫產培訓,程晨等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作為培訓主力全程參與指導學員。

    到目前為止,程晨已成功帶出徒弟50多人,其中多人在各級技能競賽中獲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訊員 王雪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7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