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從《覺醒年代》《義勇軍進行曲》到《向延安》,上海出品閃耀信仰之光

風雨如磐的年代,舞台劇《覺醒年代》里革命先驅點亮的一盞燈,讓理想信念之光照耀至今;風雲際會的上海,《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的上演讓這首歌再次發出時代強音;話劇《向延安》的舞台上,一座四面有門的鍾樓,隱喻著主人公向金喜雖未離開上海,卻在心中抵達了他嚮往的延安……

「七一」檔全國舞台湧動著火紅的上海文藝作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的《覺醒年代》結束南寧、南京巡演,今天上海站6場演出收官。上海歌劇院推出的原創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7月5至6日將首度在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觀眾見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製作的話劇《向延安》今天結束國家大劇院的四場演出,同樣獲得了出票九五成的好成績,下半年將開啟全國巡演。

圖說:《覺醒年代》圖說:《覺醒年代》

群像不相像 引發強烈情感共振

「李大釗,字守常。」「陳獨秀,字仲甫。」《覺醒年代》舞台之上,兩位革命先輩在憤怒與悲愴中登場。民族生死關頭,國家存亡之際,他們點燃了一群仁人誌士的熱血與希望,影響了一大批有誌救國救民的有為青年。

一段波瀾壯闊的如歌歲月,一幅幅人物群像圖被生動地描繪出來,在演員們的真摯演繹下,歷史人物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打動人心,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振。這一批覺醒者是可愛可敬可親的,無論是家國天下的慷慨激昂,還是瑣碎日常的人間煙火氣,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拉近了當下觀眾和歷史的距離。

 《義勇軍進行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夏衍、司徒慧敏、許幸之、王人美等進步青年為代表的左翼文藝工作者群像。而《向延安》中同樣有一群上海華光無線電學校的進步學生,他們從上海出發奔赴延安,多年後有些並肩作戰,有些背道而馳,他們的面目並不模糊,即使沒有姓名,依然真實得彷彿就在我們身邊。

圖說:《義勇軍進行曲》圖說:《義勇軍進行曲》

改編不照搬 創新舞台詩意表達

從43集的現象級電視劇,到劇場里兩個半小時的舞台劇,《覺醒年代》並非照搬,更多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展開創作。《覺醒年代》原著作者龍平平看完後評價道:「我作為《覺醒年代》的作者,真的很感動。特別是看到台上那些新的表現形式,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 上海的雨,北京的雪,台上「雨」和「雪」的裝置設計增添了全劇的浪漫主義色彩。一位觀眾感慨:「將已經深入人心的電視劇搬到舞台,難度很大,但是從呈現的完整度和效果看,很圓滿。」

話劇《向延安》則改編自作家海飛獲「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雙年獎」的同名小說,此次由作家本人擔任編劇。海飛表示,《向延安》不只是一部紅色作品,更是一部青春頌歌,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青春與理想的影子。「不論什麼年代,充滿激情、勇立潮頭的永遠都是年青人。《向延安》具有契合時代精神的現實意義,是一部特別適合年青人觀看的話劇。」如何將《向延安》26萬餘字的原著濃縮為近3個小時的舞台呈現,既要兼具文學性與戲劇性,還要創新表達?局部工筆,整體寫意,抒情的滬語旁白與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交織出一篇散文詩,為主旋律的創新表達找到瞭解碼良方。

巡演不減配 用心打磨爆款品質

今年5月,《覺醒年代》入選「紀念西南劇展80週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南寧兩場演出上座率100%,首場演出在線直播觀看量更是達到116.9萬人次。觀眾的好口碑持續在網絡發酵:「兩個半小時的劇,從頭到尾,都很燃!」

延續上海首演的高規格,七月,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將再度指揮《義勇軍進行曲》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這部歌劇從年初就開始了巡演之旅,從上海的專業劇場到社區、校園,繼而走向全國各地。與此同時,圍繞該劇開展的文藝黨課,先後走進了國歌展示館、中共四大紀念館及科研院校等空間。上海歌劇院正是希望這部歌劇能夠真正「聲」入人心,鼓舞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前進,前進,前進進!(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趙玥 北京今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