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這樣的教育家⑧】任繼周:莽莽高原上,悠悠碧草心

任繼周 受訪者供圖任繼周 受訪者供圖

【人民需要這樣的教育家⑧】 

又一年綠樹蔭濃、鳴蟬聲聲,任繼周迎來了人生中第100個夏天。儘管雙眼視力有限,他仍然堅持每天工作5個小時。他還有晝思夜夢的事業尚未完成,還有念茲在茲的草業後學掛在心上,總想著再做點什麼。

任繼周,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他建立了現代草業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論,創建了草業科學的學科框架和教學體系,創辦了第一個草業教學科研機構,培養了大批草業科學專業人才。近90歲高齡時,他又開中國農業倫理學研究之先河。他傾盡積蓄培養人才,多年來累計捐資助學近700萬元,2023年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1924年,任繼周出生於山東省平原縣。親曆山河破碎、目睹民生凋敝的他,自幼發奮、夙夜苦讀,立誌用知識報效國家,後以高分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畜牧專業。

1950年,經老師王棟教授推薦、獸醫學家盛彤笙先生邀請,任繼周和妻子從南京一路輾轉來到蘭州,從此紮根西北大地研究草原。臨行前,王棟贈其一副對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與牛羊同居,與鹿豕同遊。這份勉勵,成為他奮鬥人生的註腳。

西北的苦寒沒有嚇退任繼周,相反,他對這片遼闊土地充滿期待。「甘肅地跨長江、黃河、內陸河流域,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西北內陸荒漠的交彙地帶,草原資源太豐富多樣了!有人覺得這個苦、那個苦,我一點也不覺得苦。大自然就是實驗室,是沒法取代的。」

任繼周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野外考察,走遍了甘肅和寧夏的草原牧區,每年都會跑爛一雙翻毛皮鞋。1954年,他執筆的《皇城灘和大馬營草原調查報告》出版,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草原調查專著之一。

為了定位研究、系統瞭解草原變化規律,他在天祝藏族自治縣海拔3000米的馬營溝搭起帳篷,開始駐點觀測。「月夜清輝漫山梁,溪畔孤帳泛青光。夜聞狼嚎傳莽野,晨看熊跡繞帳房。濃煙滾滾難為炊,寒風瑟瑟透衣裳。薄帳一頂居雪地,饑寒無懼伴熊狼。」他用詩作描述了當時情形。

從一頂帳篷起步,這裏成為我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甘肅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寒草地改良研究。

建站初期,任繼周每週前3天在蘭州教學,後4天到試驗站工作。從馬營溝到火車站,山路蜿蜒崎嶇,河水冰冷刺骨,他淩晨4點就起床趕火車,從未耽擱教學工作。

1995年,任繼周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紛紛向他遞出橄欖枝,他一一謝絕:「草原生態研究所在蘭州,我就在蘭州,哪裡也不去。」

論科研,任繼周碩果纍纍;論育人,他貢獻卓著。牽頭製訂《攻讀草原科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攻讀草原科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要求》,對提高我國草原科學研究生整體培養質量起到奠基作用;提出以草原調查與規劃、草原培育學、草原保護學、牧草栽培學、牧草育種學等專業課為核心的草原專業教學計劃,「草原調查與規劃」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草業科學學科設計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1972年,我到甘肅農業大學讀書,任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沒有講專業知識,而是講草原學是幹什麼的、學了有什麼用,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專業導論。他講得生動有趣,我強烈感受到草原學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教授南誌標回憶。

任繼周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天職。他以紮實的科研基礎投入草業專業教學,通過專業教學使相關知識系統化,提高到新的理論水平。每講一節課,他至少備課8小時,要求自己講課語言精煉、邏輯清晰、重點明確、理論聯繫實際。上課時,身著正裝,站姿端正,他說這是對學生的尊重。

他要求學生做論文、搞研究一定要到牧場去。

「我的博士論文是在牧場寫完的。如今,任先生在全國各地建起草原試驗站,學生們都要去牧場實習。任先生這樣做,是想培養對土地有感情的人。」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侯扶江說。

他鼓勵學生深入一線,用科研解決實際問題。

「任先生經常關心我的科研進展,建議我除了在實驗室做科研,更要多去田間地頭走一走,瞭解農牧民在生產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帶著問題回到實驗室……」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張金林說。牢記先生教誨,近兩年,他開啟了新的研究,嘗試將植物根際促生菌用於退化草地修復和農業生態系統建設。

任繼周關懷後輩,無微不至。

在手機電腦尚未普及的年代,有學生給他寫信,希望跟著他讀博士,很快就收到任繼周親筆回信,信上細細列著博士考試科目。沒多久,又收到第二封掛號信,特別說明上封信有誤,數學和植物生理學任選一門考試即可……

時間觀念很強的任繼周,每天給自己安排計劃表,一絲不苟地完成。這種惜時如金、勤奮自律的習慣保持至今。助手胥剛跟隨他多年,常聽他說工作成果的差距來自8小時之外,上班的時間遠遠不夠,還要合理利用下班後的時間。

「作為學生,我感到一直都是任先生出題目,我們搞研究,似乎沒有閑的時候,往往剛完成一個任務,新任務就來了。當時覺得很累,但成果出來後很有成就感,心裡對任先生很是佩服!」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胡自治感慨不已。

一邊是茫茫草原,一邊是三尺講台。執教70多年,任繼周為我國草業事業培養了一批科研、教學和管理領域的骨幹力量,50多人被聘為草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0多人成為博士生導師。

從早年關注國民體質,到提出「藏糧於草」,嘗試改造農業結構,再到提出並倡導正確的農業倫理觀,任繼周的思索從未止步。

2018年,《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出版;2021年,《中國農業倫理學概論》教材出版;在他牽頭下,蘭州大學組建農業倫理學教研團隊,農業倫理學成為農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百歲三萬六千天,耐得寂寞與涼炎。虔敬守我弘毅誌,春華秋實法自然。」期頤之年,任繼周寫下這首小詩自勉。在2023年召開的中國草業學會農業倫理學研究會第四屆大會上,他通過影片致辭:「我作為一個百歲老人,誓將有限餘年全力以赴。但自忖力不從心,已經走到生命的邊緣。今後的重任將由在座諸君,以及諸君的若干代後來人,代代相繼,奮力向前,一步一個腳印,走到現在還看不見的終點……拜託了,諸君!儘早到達生態文明新境界!」

(本報記者 王冰雅 桑治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