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雙老化」社區如何治理?多位專家建言獻策

北京「雙老化」社區如何治理?北京市科協決策諮詢沙龍——「雙老化」社區治理日前在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召開。現場,多位專家從雙老社區的年輕化更新、人因工程學研究對適老化設計的啟示等維度,為「雙老化」社區如何治理建言獻策。

專家為「雙老化」社區治理建言獻策。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專家為「雙老化」社區治理建言獻策。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集中式公共服務可能成為未來雙老社區更新重要模式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袁昕表示,「老」是一種自然現象,「雙老化」社區要進行年輕化更新,為年青人提供發展機會,吸引年青人回到更新後的老舊社區。「更新不等於翻新加提高租金,複興不等於只注重適老加老年服務。」袁昕表示,城市創新和老年服務等低成本空間的發展,需要技術、標準、管理、規範制度上的創新推動,未來的雙老社區改造需要更加綜合的考量和更可持續的長遠眼光。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中國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學會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周燕瑉以「雙老社區改造案例分析」為題,對比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空心化」城市社區改造和西安中鐵一局老舊小區社區環境改造兩個案例,指出在面對部分地區人口老齡化、稀少化的現狀趨勢,集中式的公共服務提供很可能成為未來雙老社區更新的重要模式。

周燕瑉認為,雙老社區改造需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實際考慮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的生活需求、行為動作及身心特點,要通過多方密切合作,採取切實可行的改造策略,避免浪費和華而不實。

適老化研究需要多領域人才通力合作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建築系主任程曉青以「人因工程學研究對適老化設計的啟示」為題,結合對建築師的1.5米之問的思考,以及對「適老化人因工程學」和對老年人照護行為人因數據的研究實驗,提出老年人照護行為人因數據能為提升適老化環境設計品質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能為研發智能照護裝備、構建智慧養老系統提供技術方向和參數,基礎研究值得深入鑽研。「開展適老化的研究需要多領域的人才通力合作,其中,開展建築領域人因工程學研究有利於構建全齡友好、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城鄉環境,希望更多人能關注此方向。」程曉青表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專委會秘書長劉佳燕以「雙老社區更新的三維度思考」為題,認為從規劃的視角而言,雙老社區更新並非一個簡單的改造工程項目,在社區空間環境更新和優化的背後,是一個推動整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優化和價值提升的重要戰略議題。結合老人視覺認知友好的社區建成環境研究、氣候友好的老舊小區韌性建設研究和多視角交互下的適老化社區環境研究三個研究課題的探索實踐。「雙老社區面臨著來自可持續的多元化挑戰,需要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設計推動降本增效,同時也需注意到可持續的服務和助力是實現更新紅利更重要的一個保障。」劉佳燕表示。

適老化空間改造可從住宅延伸到公共區域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專業博士、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副研究員曲嘉瑤以「加快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  推動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為題,分析指出適老化改造主要面臨居家適老化改造的覆蓋面有限;住房結構和實際情況異質性很高,改造需求呈現多樣性,較難標準化;缺乏多學科背景的評估人才。曲嘉瑤建議,下一步的適老化改造工作可以從推動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與適老化更新工作深度融合、將全年齡友好理念融入適老化改造、多種途徑籌集改造資金、培育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做好評估及監管、將改造空間從住宅延伸到公共區域這六方面入手做優化提升。

會上,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李佳以「以餐助興——日本‘雙老化’社區實踐案例」為題,結合日本洲本懷舊小巷、日本青森市淺蟲地區淺飯食堂,日本福井縣丸岡町等案例分享了日本的「以餐助興」理念。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智慧養老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兵現場分享了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本次沙龍的成功舉辦,引發了大家對於「雙老化」社區治理的新思考,為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一線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共同交流、分享經驗的平台。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