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

中新網三亞7月2日電(張月和)「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海試,開啟全球深淵深潛探索之旅;「深海勇士」號將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帶向深遠海,今人得以借深海沉船遺址一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是什麼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

日前,筆者走訪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中國科學院深海所」),瞭解到該所黨委將「圍繞深海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理念融入基層黨建,帶領深海科研人員不斷攻堅克難、逐夢深藍,並於2021年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中國科學院深海所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三方聯合共建,其定位是立足三亞,在中國最為臨近深海的地域,建立完備的深海研發基地,成為國家深海研發試驗的共享開放平台,填補中國深海戰略上的地域空白。

2019年3月11日,中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委員會(簡稱「深海所黨委」)成立。圍繞中國載人深潛事業發展這一主線,深海所黨委注重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多次在船改現場和科考航次等重大任務現場組建臨時黨組織,保障深海技術研發、科學研究、人才建設、深海科技重大裝備研製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為3月28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完成中國-印尼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任務後返回三亞。(資料圖)中國科學院深海所供圖

2020年11月,「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2022年,中國科學院深海所牽頭髮起實施「全球深淵深潛探索計劃」,開啟了以中國為主導的深淵科考國際合作新模式,相繼完成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航次、中國-印尼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並安排新西蘭、印尼等國的科學家搭乘「奮鬥者」號,到達了曾被稱作「海底無人區」的深淵海溝。這些科考項目在深海領域促成國際合作的同時,也推動了人類對全球深淵的地質、環境與生命科學問題的系統性認識。

在中國-印尼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中,深海所黨委組建的臨時黨支部號召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艱巨任務面前當先鋒、作表率。近日,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調查圓滿完成,也得益於在深海所黨委帶領下,「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團隊的專業專注、攻堅克難和不懈努力。

2022年10月,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在1500米深度海域被發現。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所和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調查隊,借助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累計開展了3個階段數十次水下考古調查,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

據介紹,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深海考古調查,首次應用了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如長基線定位系統提高了定位導航和位置標註的精度;使用三維激光掃瞄儀和高清相機完成了沉船遺址分佈區域的全景攝影拚接和三維激光掃瞄;使用潛水器柔性機械手提取文物,採集了大量海底沉積物、底層海水、海洋生物等樣品;尤其是採用載人潛水器和無人潛水器結合作業的形式,為中國深海考古調查探索出了一套世界矚目的新路徑和模式。(完)